苏东坡也曾在湖北“战疫”,还有独门“秘方”!
读特记者 陆云红 李萍
2020-08-07 07:51

“新型冠状肺炎类似,但不完全相同于将近1000年前黄州地区(今湖北省黄冈市)发生过的寒湿疫。”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新冠肺炎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在接受深圳特区报-读特客户端记者专访时,提及一段鲜为人知的典故,而其中的抗疫主角,竟是大文豪苏东坡。

仝院士娓娓道来这段历史,北宋元丰二年(1079年)7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在众人的营救下,他得以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次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和长子苏迈离开京城,前往黄州。

在黄州的四年里,为人熟知的是,苏东坡写出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等千古名篇。他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豪迈;他写出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他写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看透命运的《满庭芳》;他写出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深刻思索;他写出了“心安之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的心境。而其遣兴诗作《黄州寒食帖》,更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苏东坡到黄州的第一年,一场瘟疫在黄州暴发,民众挣扎在死亡线上。苏东坡惦念着水深火热中的百姓,幸好他手中有一秘方可用,此方名曰‘圣散子’,是原先他从老家眉山的名医处求来的。”

仝院士介绍说,得了瘟疫的百姓用了“圣散子”后,大多数人转危为安。后来苏东坡挥毫作《圣散子叙》,写到:“谪居黄州,比年时疫,合此药散之,所活不可胜数”。

到了宋朝元佑年间的1091年,永嘉地区闹传染病。很多人也用圣散子来治疗,非但没有能治好,反而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到了宋朝宣和年间(1119-1126),圣散子又在汴京广为传播,但是医生们在用了它之后,却“杀人无数”,只好停止使用。又过了近300年,到了明朝弘治癸丑年(1493),吴中即苏州一带传染病大流行。当地官员让医生及药店都配制圣散子,除了沿街叫卖以外,还将圣散子方印刷刊行,到处散发宣传。结果导致许多病人狂躁昏瞀而死。

为何“活人无数”的神方竟变成“杀人无数”了呢?仝小林院士分析道:“根本原因在于不恰当地进行了‘移植’。黄州潮湿,当地人多患寒湿病,服了燥热的‘圣散子’方立见功效。相反,永嘉、京师、吴中等地的人并非是因潮湿而患病,而是因燥热患病,再服用燥热之药‘圣散子’,热上再热,如火上加油,只能使患者病情加重,最后导致死亡。”

“所以中医辨症非常重要。”仝院士说,今年大年除夕夜刚到武汉时,他和助手在住的院子里走了一个多小时,就是体验当地的气候环境。当天晚上,因为感觉到很湿冷,就打开了窗户,把所有的空调都关上,体验这个病到底是处于什么样的发病环境。然后结合病人的舌象、脉象及病历,得出“寒湿疫”的结论,确定在这种环境下中医应该怎么样去治疗。

“因为在一种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来临的时候,往往不能第一时间马上研发出特效的西药,也不会很快就研发出疫苗。但是我们从中医的角度却可以做一个基本的定义。”他说。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陆云红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