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苗瀚文:墨海里立定精神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2023-02-25 19:20
摘要

“心象之痕:苗瀚文个展”于2月25日在位于华侨城创意园北区的桥舍画廊开幕,展出这位年轻艺术家最新的艺术探索。

艺术为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心象之痕:苗瀚文个展”于2月25日在位于华侨城创意园北区的桥舍画廊开幕,展出这位年轻艺术家最新的艺术探索。

苗瀚文

苗瀚文,1985年出生,先后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艺术学院、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分别获文学学士学位、美术学硕士学位、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深圳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二级美术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深圳市工笔画学会副秘书长。作品收藏于广东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深圳画院美术馆、中国版画博物馆等国家重点美术馆。

《浮夸背后系列-38》123×76cm 纸本设色 2022

作为年轻的艺术家,苗瀚文一直在艺术世界里上下求索,笔耕不辍。他的工笔画创作日渐进入佳境,于探索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此次展览展出他新近创作的两个系列《浮夸背后》和《过翼》。

《过翼-10》56×70cm 2020 纸本设色

苗瀚文告诉记者,《浮夸背后》系列是他从2008年延续至今的创作主线,主要以中国工笔画的创作手法介入当代都市生活题材的创作尝试,将中国工笔画这一传统文化与当下都市青年的潮流生活有机融合;《过翼》系列创作于近三年,画面中经过的飞鸟,比喻迅速、短暂,就如“日月如过翼,瞬息春已秋”。他借用儿时的玩物纸飞机作为载体,表达对时间消逝的感叹,恰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浮夸背后系列-39》 170×102cm 纸本设色 2020

艺术的风格的生成与艺术家本身的生活经验、成长环境以及思考密可不分。苗瀚文以中国工笔画的创作手法介入当代都市水墨题材的创作,运用了当代工笔语言来表达现代城市生活中的种种思考,其创作主题聚焦中国都市青年。作品从都市生活经验出发,用水墨这种传统媒材很好地诠释了都市人文精神。

《过翼-15》39×55cm 2021 纸本设色

苗瀚文进一步阐述自己的风格,他更多地将视角聚焦于都市日常生活,《浮夸背后》系列作品中,在表现方式上虽还是沿用传统的工笔手段和传统材料,但在问题的思考和视觉的传达上试图赋予水墨这种传统表达方式以当代思辨意义。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代中国都市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对于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苗瀚文一直坚持的艺术理念。因此,他的风格的形成与他自身的生活密不可分。“我是用工笔画的艺术语言来诠释我的生活和描绘我所喜欢的点滴。这些点滴包括都市青年、牛仔裤还有儿时喜爱的玩具纸飞机等等。”

苗瀚文对艺术创作方向始终坚定,而且有定力、沉住心、静下来。“工笔画的创作本身就是慢工出细活,讲究心定人静,这恰恰是我喜欢的方式。主题和表现手法可能会一直随着年龄等因素有变化,但我始终想让作品越来越放松,就像现在流行的说法‘松弛感’。作品越来越纯粹、简单、真诚。”

正如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游江所言,苗瀚文的一系列作品从现实的再现到感受的描摹,从日常物品到城市空间,从具象到抽象,因心造境,以手运心,他的作品是个体经历、记忆和情感的艺术化的记录,也是对世界认知的个人化艺术表达。

未来已来,未来可期。苗瀚文希望“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现实主义的工笔人物画创作方向,我会深入创作研究。近十年,我的作品有一个线索,就是从人物局部、背影、半身在到侧面全身像、正面全身像再到两三个人物组合再到一群人物组合。描绘的人物主体还是聚焦都市青年,特别是希望体现大湾区青年朝气蓬勃的青春姿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还有一条主线是注重自我生活化、内心化表达的创作。形式不重要,可能是意象一些,也可能是完全抽象的图示。”

正如石涛所说的:“墨海里立定精神,混沌中放出光明。”每次想到这句话,苗瀚文都非常有感触。“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从心出发,观察社会,根据实际情况来践行艺术。从生活中吸取养分,关注当下尊重自己的艺术,也是一种对观众的负责态度,我相信这也是能打动甚至触动到观众的。”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26日。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原标题《深度 | 苗瀚文:墨海里立定精神》)

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钟诗婷 三审 王平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