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600米,深圳4座最高地标背后的“向上生长”力
陈熊海 朱洪波 鲁力
2020-08-04 13:09

在深圳工作了数十年的林小静,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登上深圳最高的建筑国贸大厦时,俯瞰整个城市,还是一片农田。而现在,她站在莲花山上俯瞰整个城市,高层建筑林立,呈现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的模样。

从国贸大厦的160米、地王大厦的384米,到京基100的442米和平安金融中心的600米,深圳四个不同时期的第一高楼,也反映出深圳特区40年的变化与时代变迁。

1982年,刚刚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为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测量专业中专毕业的陆建新,接到了朋友的一封来信。信中说,在一个距离香港很近的地方深圳,要建设一座50层、160米高的大楼。

这封信,打开了18岁的陆建新对深圳和高层建筑的向往,“这一定是个好地方,很想到这里来。”

彼时,经济特区成立只有2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建设者来到深圳拓荒,其中包括陆建新的朋友、同事。后来,陆建新接到单位通知到深圳支援建设国贸大厦,从事施工测量工作,从此和超高层建筑结下不解之缘。

1984年,高达50层的国贸大厦封顶

“参与建设国贸之前,我只见过5层高的楼房。踏入国贸工地的那一瞬间太震惊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单体建筑工地。”陆建新回忆说。

160米高的深圳国贸大厦是当时中国最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楼,陆建新所在的公司在建设过程中,先后经历三次失败,研发出了“内、外筒一次同步滑模”的先进工艺,创造了最快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这一建设速度已达到当时的世界一流水平,也成为深圳改革开放的标志之一。

80年代的罗湖地区,国贸大厦一枝独秀

可以说,国贸大厦地处的罗湖区,因为紧邻香港关口,代表了深圳城市建设的起点,成为了中国现代商贸业发展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向全世界展现了经济特区巨大的生机与活力。而此时,福田区、南山区尚未成立,这些片区的广袤土地大多还是乡村与农田。

“那时候,国贸大厦正在以三天一层的速度生长中,火车站附近几栋建成的高层住宅建筑和周围的塔吊工地昭示着香港味道的现代化气息。上海宾馆以西的深南路还只是尘土飞扬的公路,许多村正在准备成为两层楼的新村,还不在城中”,1984年,初来深圳工作的中规院副总规划师朱荣远回忆。

2018年的国贸大厦,记者朱洪波摄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国贸大厦都是深圳的地标,许多游客来到深圳,都会慕名前来国贸大厦参观留影,再登临旋转餐厅喝早茶,从高处远眺窗外的美景。

不过,国贸大厦的“高度”保持了12年的记录后,就被挨着国贸大厦1公里的另一栋高层建筑打破。

1992年,深圳市就提出在国贸大厦以西约1公里新建一栋高88层、360米的摩天大厦,作为深圳迎接21世纪的建筑代表作。1996年,深圳信兴广场大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地王大厦”用了3年时间建设完成,以384米的高度成为当时的“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高楼。

2005年的地王大厦,被评为深圳十大历史性建筑

“地王是我用心设计的。它不仅是深南路的座标,自东向西,或自西向东,人们看到的永远都是地王大厦的正面,它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1992年,国际著名建筑大师、地王大厦的设计者张国言拿出了被人称作“一本书两支笔”的设计——

而这座钢结构大楼在建设过程中更以两天半一层楼的速度改写了国贸大厦三天一层的纪录,创下了新的“深圳速度”。

地王大厦作为深圳的“最高”地标,持续了16年之久。

时间进入21世纪,深圳的“高度”记录不断被打破:

“深圳不同时代的地标性建筑的建设我都参与过,见证了深圳的发展成果和深圳速度”,除参与过国贸大厦和地王大厦建设外,2008年和2012年,陆建新又分别参与了京基100和平安金融中心的建设,也逐渐从一位施工测量员成长为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被誉为“中国楼王”。

从地王大厦向西看京基100景象

摩天大楼不仅改变着城市的天际线,见证了城市的发展速度,同时也改变着城市的区域发展格局和精神面貌。国贸大厦、地王大厦,这些在经济特区成立头20年建成的地标,在深圳日新月异发展下已逐渐湮没在楼群中。

随着新地标的崛起,深圳的城市中心也越来越多元化。

空中航拍深圳第一高楼平安大厦。记者朱洪波摄

从地图上看,深圳这四座不同历史时期的最高地标,正自东向西依次分布在深圳城市主干道——深南大道两侧,这也同样代表了深圳城市中心的变迁。深圳的中心区也从最早建设的罗湖区,向西移动落在了莲花山以南的福田区。

1998年航拍福田中心区,摩天大楼还寥寥无几

曾深度参与深圳中心区CBD规划建设的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总规划师陈一新回忆说,深圳早在1980年就已将当时属于福田公社的一部分土地规划为未来金融商贸中心区,并在1981年正式确定将福田中心区作为全市、全经济特区的中心区。“经过经济特区成立前10年的建设,罗湖区2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商业中心建成几十栋高层建筑,都市化面貌已逐步形成,外界对深圳经济特区也更有信心了,所以深圳市政府筹备打造下一个新的城市中心。”

1986年,福田中心区动工建设,当时深圳东部的罗湖区已经高楼林立,西部的福田区大部分地方还是荒山农田。何煌友摄

现如今,福田中心区已成为深圳市高层建筑最为密集的片区,数十栋摩天大楼构成了城市靓丽的天际线,而深圳最高的建筑平安金融中心同样坐落于此。“至今福田中心区的天际轮廓线还是比较漂亮的,这是因为中心区所有建筑方案的竞标都必须经过仿真验证,这是我们当时的一个创新”,陈一新说。

不止于中心区,在深圳,南山华润“春笋”、龙岗深港国际中心、布吉塔、湖贝塔,这些已建成和规划中的摩天大楼,让“城市中心”遍地开花,让深圳逐渐“向上生长”。

土地、空间资源受限,成为深圳建造摩天大楼的最大动力。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相对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深圳土地面积狭小、人口众多,转而追求单位面积高产出,“‘向上寻找空间’仍是深圳未来发展的方向,摩天大楼已经写进了这座城市的基因里”。

(来源:南方+)

编辑 姚静霞

(作者:陈熊海 朱洪波 鲁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