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头条、当主播、与机器人对话……深圳特区报读者开放日嗨翻众粉丝!

读特记者 韩文嘉/文 李伟文/图
2017-09-23 13:20
摘要

上头条、当主播、与机器人对话……深圳特区报读者开放日精彩举行。

 50多个家庭参加深圳特区报读者开放日活动。

“我知道我们每天早上拿到深圳特区报,但我们可能不知道这份报纸后面有多少工作人员昼夜不停地付出了多少工作,今天有这个机会来到报社参观,觉得收获非常大。”读者吴珩说。

为庆祝深圳报业集团成立15周年,深圳特区报23日举行了首次读者开放日活动。与吴珩一样,50个读者家庭来到深圳特区报社,体验了“我要上头条”、“与读特机器人对话”、“我要当主播”、“3D打印”等活动,颇具科技色彩的创意活动与融合媒体的新鲜体验让众多读者们大呼过瘾,也让大家从中感受到了媒体发展的最新趋势。

趣味互动体验“科技感”十足

“读特,你好!”

“你好,我是你的智能机器人,我喜欢可爱的小朋友。”

小读者与“读特机器人”交谈。 

一进34楼的融媒体指挥中心,一大一小两个“读特机器人”就被小朋友们团团围住。这两款由深圳特区报与深圳市城市漫步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智能新闻机器人,不但能采访,还能风趣幽默地与人们交流。小朋友们给两个机器人出了不少问题,还提出了唱歌跳舞的各种要求,“读特机器人”则不慌不忙地一一应对,引发现场的阵阵笑声。

活动中,读特融媒体演播室也首次向读者开放,“我要当主播”吸引了众多大小读者的参与。

 小朋友参加“我要做主播”活动,客串做主持人。

穿着白色的小礼服裙,9岁的张心语端坐在演播台上,字正腔圆地念完了一条“带小狗上课”的新闻。她说,自己刚刚学了一个月的“小主持人”,这次是第一次坐在真的演播台上当主播。“当主播感觉挺好的,就是新闻太短了,还没过够瘾。”她告诉记者。

 现场3D打印吸引了许多读者。

“还有92%,96%,快了,快了……”在3D打印的体验台前,一群小朋友一边听着深圳维示泰克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徐娅讲解的3D打印原理,一边伸长脖子看着这台忙碌工作着的3D打印机。很快,一个黄色的小哨子被打印出来,三年级的蔡文静小朋友高兴地拿在手里,试吹了起来。“从自己选好模板,到看到它一点点被打出来,第一次经历这整个过程,真的很好玩!”小姑娘说。

 读者参与“我要上头条”活动。

5岁的邹宇馨在妈妈的手机里看到了自己参加深圳特区报读者活动日的新闻,这让她十分惊奇。原来,这是本次活动设计的“我要上头条”体验,用户只要在读特客户端上传照片,就可以得到个性定制的一个《深圳特区报》头版电子版。而不少读者纷纷在电子屏前拍照留念,参加这一互动小游戏。

“铁杆粉丝”带来30年前旧报纸

“谢谢您啊,您是深圳特区报的‘铁杆粉丝’!”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特区报总编辑胡恒芳握住了读者陈文华老人的手。这位78岁的老人这天专程赶到报社,带来了自己多年收藏的数十份深圳特区报,而这仅仅是他收藏的一小部分。

 今年78岁的陈文华在1982年就开始订阅深圳特区报,这是他收藏的报纸。

老人说,自己从1982年就开始订阅当时刚刚创刊的深圳特区报,没有中断过,他把自己觉得有价值的报纸都收藏起来,例如关于国家大事、关于党的大政方针的报道,以及他所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和养生知识,现场他就带来了一份1986年10月的报纸,当时还是黑白竖排的版面,泛黄的报纸把大家的思绪都带回到特区报刚创办时的峥嵘岁月。

一份份老报纸代表着传统,而可视、可听、可互动的各种融媒体手段,则刷新着读者们对纸媒的原有印象。现场,读特记者还进行了视频直播和拍摄,更让大家直观感受到融媒体的强大趋势。

从事期货行业的读者胡卫华告诉记者,自己从2004年来到深圳,就经常去图书馆翻看深圳特区报,今天亲身走进深圳特区报社,也感受到了当今媒体发展的日新月异。“现在都讲究‘跨界’,在报社也能感受到很多‘跨界’的元素,有更多不同的平台和载体来为读者传播新闻。” 而深圳大学大四学生邹惠欢则表示,自己一直都关注着“读特”APP,因为是党员,会特别关注“党建”频道,在其中也了解到了许多权威资讯,对自己很有帮助。

“因为深圳特区报是深圳人的报纸,这是我们一定会看的,当然也会关注特区报的APP‘读特’。”读者吴珩表示,她是第一批下载“读特”的用户之一,在她看来,这种传播正面、积极内容的新闻产品,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见习编辑 陈湛杭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文 李伟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