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凌晨,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还未洒到乌克兰的黑土地上,乌克兰首都基辅就传来了强烈的爆炸声,当地时间1日零时40分左右,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随后证实基辅州和基辅市等多地遭无人机袭击。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乌克兰多地持续遭到轰炸,导致全境电力中断。而在2022年12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闪电”访美后,轰炸变得更加频繁。仅在去年12月24日到25日的24小时里,俄军就对乌克兰多个地区进行了长达一天的炮击和火箭弹打击。
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断通过军事援助及对俄罗斯施加制裁,持续“火上浇油”,使得俄乌局势一再恶化。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地缘冲突危机乃至全球性通胀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愈加严重。
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整个中东欧地区的上空,而多领域的危机对世界各国的伤害才刚刚开始……
2022年5月4日,顿涅茨克地区东部,当地一处石油基地遭到乌军攻击。视觉中国
制造战争恐慌 冲突终于爆发
2022年1月10日至13日,就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扩、乌克兰局势等安全议题,俄罗斯先后与美国、北约对话,并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安组织)框架下与西方进行第三轮对话,但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相反,美国通过散布谣言并向东欧地区增加驻军,不断制造战争恐慌,使得本就不稳定的地区局势更加紧张。
去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承认乌克兰东部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命令俄罗斯部队在这两个“共和国”维护和平,并于24日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自此,双方冲突迅速加剧,范围从顿巴斯地区逐步蔓延到乌东部多地。俄国防部去年3月25日表示,特别军事行动第一阶段主要任务已总体完成,乌武装部队战斗力已遭实质性削弱,俄军将集中力量实现在顿巴斯地区的主要目标。
此后,乌军在美西方的军备情报支持下发起反攻。双方在包括顿巴斯地区在内的多个地区爆发激烈战斗。去年9月18日,乌军方宣布,已收复哈尔科夫州东部大部分地区。
局势不断升级 俄方报复加剧
在战场之外,俄罗斯连续遭遇“羞辱性”打击:2022年8月21日,俄罗斯政治学者、普京的智囊团前成员杜金的女儿杜金娜在一起汽车炸弹爆炸中身亡;随后的9月26日,俄罗斯输送欧洲天然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被炸毁,而在调查事故原因时,俄罗斯却被排除在外;紧跟着,10月8日,横跨刻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再次发生爆炸。普京在听取俄有关部门就爆炸事件所做调查后表示,此次爆炸是乌克兰特工部门策划和实施的,是一起针对“关键民用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
2022年10月8日,在克里米亚刻赤海峡附近,一辆卡车爆炸,导致克里米亚大桥被炸毁。视觉中国
这几起事件的接连发生,使得俄乌局势骤然紧张升级。去年10月5日,俄总统普京批准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地分别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联邦的条约,并签署接纳上述四地入俄的相关法律文件。
从去年10月10日开始,俄军持续对乌境内能源、军事指挥和通信设施进行大规模打击。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日前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俄方更大规模的袭击或将使乌能源系统瘫痪。随后,乌克兰多座城市开始限电。去年11月23日,乌克兰电网公司宣布,乌克兰全境进入停电状态。此外,基辅市长宣布,基辅所有地区暂停供水。而在去年12月21日,泽连斯基闪电访美后,俄罗斯更是加紧对乌克兰的轰炸,对于乌克兰,全境拉响防空警报已是家常便饭。
军援制裁不停 冲突难以结束
虽然冲突不断加剧,但俄方仍旧多次表示,愿意在平等的基础上与西方进行对话,不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极限施压却一刻也没停止,这使得俄方释放的和谈善意完全被无视。2022年12月5日,欧盟讨论多日的对俄海运出口原油实施限价正式生效。此外,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宣布对俄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10天后,12月15日,欧洲理事会批准了第九轮对俄制裁措施,同时美国也宣布新一轮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措施。去年12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闪电访美,美国方面宣布再提供约18亿美元军事援助,其中包括一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
而在泽连斯基到访美国前一天,美国国会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公布了总额450亿美元的《2023年追加乌克兰补充拨款法案》。这将是美国迄今数额最大的一笔援乌拨款,远超白宫上月向国会请求的370亿美元总额。
用俄罗斯科学院安全问题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康斯坦丁·布洛欣的话说,美国持续对乌军援表明,华盛顿明显想让局势升级,并将继续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影响
能源粮食危机未解 全球经济复苏艰难
俄乌冲突的影响,早在爆发之初就已超出了军事层面的边界,其外溢影响波及欧洲地缘政治和安全格局演变、全球能源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进而关联到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去年11月表示,乌克兰危机是去年世界经济面临的“最大不利因素”,而且今年可能也是如此。经合组织去年11月预计去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今年放缓至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降至0.5%,美国降至1%。
首先,全球粮食、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冲击。世界银行行长马尔帕斯说,乌克兰危机及西方制裁导致粮食、能源、化肥短缺,由此引发粮食安全危机。俄乌作为粮食出口大国,冲突和制裁严重影响了粮食出口,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去年3月上旬的小麦期货价格一度创下14年来新高,中东北非地区国家的粮食供应和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在欧洲,受能源供应紧张影响,多地天然气价格屡创新高,加剧通胀压力,加重民生负担。英国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去年3月7日盘中一度达到每桶139美元,创下近14年来的最高点。尽管后期出现回调,但受西方对俄能源禁运等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呈高位运行。欧洲国家则陷入一场能源危机之中,四处寻找俄罗斯天然气替代来源的同时,围绕对俄石油禁运和天然气限价问题,欧盟内部分歧明显,而美国则趁机高价倾销液化天然气获利。欧盟统计局的新数据显示,欧元区能源和食品价格持续飙升,去年10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10.7%,再创历史新高。
其次,俄乌冲突和西方对俄制裁推高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扰乱劳动力市场和国际贸易,并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从2021年的6.0%降至2022年的3.2%和2023年的2.7%。
再次,供应链受阻等因素拖累全球经济复苏。乌克兰危机和西方对俄制裁不断升级导致港口堵塞、领空关闭,使海运、空运和陆路交通压力持续升高,长期依赖跨境运输的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粮食、能源等行业的短缺问题持续加剧。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2022年12月6日在安理会审议乌克兰人道问题时表示,当前全球面临的粮食、能源危机不是生产和需求问题,而是供应链出了问题,国际合作受到干扰。
在全球经济复苏受到乌克兰危机深刻影响的同时,美国则是这场危机最大的受益者。据美国雅虎新闻网站报道,去年2月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欧盟国家已承诺购买价值约23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鉴于美国军火商是欧洲的主要供应商,他们会拿到这些订单中的最大份额;当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美国则“趁火打劫”,抢占欧洲能源市场并高价兜售。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去年9月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近70%运往欧洲。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利润。
全球经济复苏本就面临地区不平衡、政策不协调以及疫情反复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叠加西方对俄制裁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干扰,严重影响全球贸易正常运行。除此之外,在高通胀的压力下,美国等经济体继续收紧货币政策,将导致一些国家债务违约风险升高,令世界经济复苏面临更多风险。
展望
团结合作 共克时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意味着世界正面临越来越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乌克兰危机升级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
作为乌克兰危机始作俑者,美国为一己私利而拱火浇油、加剧冲突的做法使其国际信誉和形象更加不堪,美国霸权饱受诟病。美国固守冷战思维、集团政治和刻意制造分裂对抗的不负责任行为,遭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反对。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关键时刻,世界最需要的是团结合作,共克时艰。2022年12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强调,俄乌冲突必须以符合《联合国宪章》的方式和平解决。联合国将继续提供对话平台,减少伤亡。希望俄乌双方能够尽快结束冲突,通过对话解决当前的敌对状态。
中方支持通过政治方式解决乌克兰危机,强调当前形势下,要避免危机升级扩大,坚持劝和促谈,管控危机外溢影响,警惕阵营对抗风险。中方支持欧盟加大斡旋调解,引领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架构。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将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发挥建设性作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在当前变局之下,唯有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以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才是人类社会共克时艰的正确道路。本版撰文 申卫峰
时间轴(2022年)
1月10日-13日
俄罗斯分别与美国、北约、欧安组织对话,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2月21日
普京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两“共和国”。
2月24日
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美宣布对俄新制裁, 北约和美国表示不会派遣部队进入乌克兰。
2月26日
美欧宣布将部分俄银行排除出SWIFT支付系统。
3月23日
俄宣布向欧盟成员国、美国等“不友好国家”供应天然气时将改用卢布结算。
7月5日
北约30个成员国的代表签署芬兰和瑞典加入条约的议定书
9月26日
俄罗斯输送欧洲天然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遭“蓄意破坏”,管道双双被炸断。
9月30日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与赫尔松四地加入俄罗斯联邦条约签署仪式举行。
10月8日
刻赤海峡上的克里米亚大桥起火被炸。
11月23日
乌克兰多地遭轰炸,乌全境停电,同时基辅所有地区暂停供水。
12月2日
七国集团和澳大利亚宣布对俄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
12月15日
欧洲理事会批准了第九轮对俄制裁措施。美国也宣布新一轮对俄个人和实体制裁措施。
12月21日
泽连斯基访美,美宣布提供包含“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在内的约18亿美元军事援助。
(原标题《能源价格飞涨 全球粮食短缺 地缘局势骤紧 经济复苏困难 俄乌冲突累及全球》)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