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和人才强市——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2022-12-30 08:23

教育孕育未来,科技彰显实力,人才引领发展。

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坚持突出重点、协同推进,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和人才强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党的二十大从突出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出发,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且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了党对这一基础战略工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系统把握。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创造新伟业,深圳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现代化建设的地基打得更稳更牢。

强化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科技的创新突破、人才的培养造就,都需要教育提供基础性支撑。近年来,深圳持续加大教育投入,稳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圳要对标先行示范要求,奋力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创新产出水平“双提升”。要实施高等教育卓越工程,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出台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指导意见,构建高水平学科专业体系。推进职业教育高端发展,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部省共建职业教育示范市,支持校企共建打造一批产教融合企业和特色产业学院。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深圳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持续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平台要“立”起来,高标准建设光明科学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平台,强化全市重大创新平台协同联动、错位发展;生态要“立”起来,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原始创新和前沿领域要“强”起来,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贡献深圳力量;城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强”起来,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着力增创人才发展新优势。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深圳正处于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黄金发展期,对人才的渴求不言而喻,也有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肩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深圳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既要在“引进”“培养”上下功夫,突出外部招引,注重培养造就,加强人才国际交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用好用活各类人才;也要在“管理”“服务”上用心思,着力打造最好的人才生态,提供更加便利化、高品质的城市公共服务,用制度留人、用待遇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情感留人,让各类人才在深圳生活更舒心、工作更愉快、人生价值得到更好体现。

风劲催潮涌,奋楫逐浪高。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七届六次全会部署要求,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和人才强市,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提供有力支撑。

(原标题《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和人才强市——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市委七届六次全会精神》)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余晓泽

(作者: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