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名家荟聚,深圳宝安何以举办湾区粤剧节?
南方 +
2022-12-21 14:48

12月20日,“粤来粤有戏”2022首届湾区粤剧节在深圳宝安隆重拉开序幕。19点30分,宝安1990文化馆二楼小剧场高朋满座,演员就位,嘉宾、观众就座。

湾区粤剧节是宝安重点打造的湾区文化品牌。本届盛事荟聚大湾区粤剧艺术领域的名家大咖,5家剧院团助阵,5场好戏连台。不仅深圳、宝安本地戏班开台献艺,驻在广州、港澳、珠海的名伶们也纷至沓来,共同烹调粤剧“大餐”。

宝安本土粤剧演员表演《古城会》。南方+ 鲁力 拍摄

首届湾区粤剧节于12月20日至26日举办。期间,大型传统粤剧、现代粤剧、经典折子戏、宝安本土原创粤剧等各类剧目将先后在宝安上演。曾小敏、叶幼琪、冼鉴棠、晓毅等粤港澳粤剧顶流轮番登场,让观众沉醉在悠悠粤韵。一众大家学者也齐聚宝安,共谋粤剧文化交流合作和传承发展。

本次活动由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承办。

开幕式当晚,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张琼、宝安区文联专职副主席黄超华、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副主任周英雄、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港澳粤曲名家叶幼琪共同为2022首届湾区粤剧节鸣锣开演。

宝安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张琼致辞。南方+ 鲁力 拍摄

张琼在致开幕辞时表示,近年来,宝安高度重视文化工作,积极实施“文化强区”战略,通过把服务做优、产品做精、平台做大,高效配置文体资源和环境,有效提升文化服务品牌的辨识度和美誉度。为推动文化工作提质增效,今年11月,宝安启动公共文化品牌高质量发展行动,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具有特色、有影响力、昭示性高的项目,形成品牌效应。“粤来粤有戏”湾区粤剧节便是行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倾情献唱《绣红旗》。南方+ 鲁力 拍摄

在宝安盛情邀请下,大湾区5家实力派粤剧团队纷纷派出一线演员登台,献演自家拿手好戏。广东省粤剧院带来经典折子戏,深圳市粤剧团携大型传统粤剧《梦断香销四十年》和精品折子戏以伺观众,珠海市粤剧团呈演现代粤剧《南粤破晓》,岭南粤剧艺术馆(一邦曲艺社)出演宝安本土原创粤剧《孝子暖娘》。好戏连连,精彩不断。对大湾区粤剧拥趸来说,这将是过足戏瘾的一周。本次活动还得到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以及广州、佛山、肇庆等粤剧院团、协会和院校的有力支持。

本届湾区粤剧节通过现场演出加线上直播的方式精彩联展,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即日起,观众可登录深圳文化馆云平台“活动预约”栏目预约抢票。另外,所有演出将全程通过南方+客户端等各大互联网平台直播,不便前来的观众也可选择在家观赏粤剧大戏。

首届湾区粤剧节吸引不少观众现场观演。南方+ 鲁力 拍摄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湾区粤剧节必将为宝安区高质量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涵养粤港澳大湾区同宗同源文化底蕴作出重大贡献。宝安也将以粤剧节为载体,不断深化与广东省粤剧院、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市的团队合作,共谋粤剧文化交流合作和传承发展,打造大湾区粤剧艺术盛宴,用粤剧讲好宝安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

整合力量

搭建湾区粤剧交融平台

首届湾区粤剧节还恭请众多戏曲大家坐镇。曾小敏和叶幼琪之外,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卓佩丽,深圳市粤剧团团长宋涛,著名粤剧编剧萧柱荣,宝安区戏剧家协会主席黄永珍等也悉数亮相,现场出席或远程连线参与粤剧节专场研讨座谈会,为粤剧创新发展、人才培养建言献策,畅谈湾区粤剧艺术院团相互融合的交流合作路径。

曾小敏。南方+ 鲁力 拍摄

研讨会上,曾小敏称赞道,宝安举办湾区粤剧节,是有魄力、有远见、有情怀之举。“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粤剧是三地文化交融的桥梁,在大湾区粤剧推广普及非常重要。”她认为,湾区粤剧节采用政府主导、专业院团支持、民间力量参与的形式,搭建大湾区各地粤剧团交汇融通的平台。“宝安能把粤剧节做起来,功德无量,广东粤剧院也派出优秀的人马力挺。”她介绍,剧院近年非常重视“粤剧进校园”系列活动,努力让粤剧文化在岭南的根越扎越深,培育一批又一批喜爱粤剧的年轻观众,“戏越演越多,氛围也会越来越浓。”

她指出,粤剧是个包容的大家庭,互相成全是业界共有品质。“粤剧事业需要代代相传,前人打好基础、搭好平台,才能为下一代铺好传承创新的路。”她回顾道,过去几年,广东粤剧院在市场策略、院团架构、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不少尝试,引领观剧潮流、给予中青年演员舞台、加强师徒传帮带,期望摸索一条撑开粤剧发展空间的生存路径。

叶幼琪。南方+ 鲁力 拍摄

叶幼琪说,见证湾区粤剧节成功举办,心怀激动。她感叹宝安具备深厚的岭南文化底蕴,十余年前在沙井地区已孕育出色的本土粤剧原创作品。她建议,深圳继续加强与港澳地区的艺术文化交流,“深圳的粤剧团可以多到港澳访问演出,也希望港澳的粤剧团在深圳有更多表演机会。”

卓佩丽。南方+ 鲁力 拍摄

卓佩丽忆述,宝安率先在深圳培养粤剧“小梅花”,自己有幸在2007年参与宝安第一批“粤剧娃”培养,“当年我们从零起步,一点一滴拼凑资源,终于,粤剧人才的培养工作不仅在宝安,也在深圳遍地开花。”她指出,深圳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大湾区范围内最活跃,各民间社团水平拔尖,宝安完全有实力拓展民间的粤剧艺术空间,进一步提升表演水平,“方方面面整合力量,宝安的戏班阵容绝对越来越强。”

深厚底蕴

宝安粤剧年年长“新芽”

粤剧也称为广府戏,是广东本土的传统文化艺术代表之一。作为一座超大规模的移民城市,深圳建市只有43年,自然有人联想到:“深圳流行粤剧吗?”实际上,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这里,居民自古就爱看粤剧,而且时常哼上一首半首粤曲。

经典剧目《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 。南方+ 鲁力 拍摄

深圳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院长、深圳市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表示,宝安、南山、罗湖等地的众多居民是粤剧拥趸。他回忆道,自己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到深圳,关内关外各剧院都有粤剧表演,部分村民更会自发搭建戏台,让粤剧戏班为村民唱戏。

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出,栽培大批粤剧人才。在此基础上,深圳市第一个专业戏曲表演团体诞生。1974年,原宝安县文化宣传部门组建宝安县粤剧队,后改名为宝安县粤剧团。1979年,深圳将其改组成深圳市粤剧团。可以说,宝安为粤剧发展提供丰富养分,既是一片沃土,也是深圳本土粤剧团的根基。

提到深圳粤剧,不得不提宝安。提到宝安粤剧,则不得不提万丰村。它被广东省文化厅命名为“广东省民间艺术(粤剧)之乡”。万丰村迄今近六百年历史,居民有迎神赛会演戏的习俗,每遇祭祀、喜庆、宗族活动,都与演戏相结合,请戏班成为当地的家常便饭。2007年“万丰村粤剧”被列入深圳市首批非遗保护项目。

经典剧目《斩经堂》。南方+ 鲁力 拍摄

至今,万丰拥有两次荣获国家金奖的村办专业粤剧团,组织群众粤乐社,还重修“八音楼”,积极开展大众喜闻乐见的粤剧活动。浓郁的粤曲氛围,促使万丰和周边村镇形成一个粤剧文化圈。周边中小学纷纷开设粤剧课,培养出数百名业余粤剧小演员。

今年9月,中国戏剧家协会公布2022年第二十六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终审结果,“宝安粤剧娃”再次展现超强实力,从全国各省市选送的上千名戏曲小精英中脱颖而出,摘得5项国家级“金奖”,4个个人项目及1个集体项目均获得“小梅花”称号,实现大满贯。

粤剧新生代“挑大梁”的背后是宝安按照“培养一批,扎根一批,成就一批”的理念大力厚植粤剧人才发展土壤。设立区域戏曲教研工作坊,一众中小学校参与,严格招生,精心培养,宝安开创“小梅花”辈出的局面。目前,“宝安粤剧娃”已摘得32朵全国“小梅花”,为粤剧传承输送大量专业人才。

经典剧目《游园惊梦》。南方+ 鲁力 拍摄

近年来,宝安更涌现一批优秀的原创粤剧,本土粤剧人才创作的《湾区追梦》《四块银元》《夫人计》等广受好评,部分剧目更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2019年,深圳市粤剧团与宝安签约合作,正式“回归故里”,入驻宝安。“宝安需要粤剧,粤剧更需要宝安。”深圳市粤剧团团长宋涛如是评价。

(原标题《粤港澳名家荟聚,宝安何以举办湾区粤剧节?》)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高原 三审 陈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