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 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中国民主新境界
冯兵 曾理然
2022-12-13 09:54

当前,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的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任务、相关举措,在实践中展现出社会主义民主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2019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党的二十大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相关论述,创造性地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发展,全方位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和特点。

一、人民当家作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要求

判断一个国家民主的标准,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在中国,人民是决定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主体,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念正是中国民主观念的根源所在。只有切实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才能真正地实现人民之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我国通过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贯彻落实,创造性地构建了社会主义民主决策的新机制。全国两会就是充分反映人民意愿、保障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重要平台。通过这一民主决策平台,各代表委员将代表人民意志、人民权益的意见和提案认真落实办理,融入现实政策的制定和规划,体现了万众一心、群策群力的科学决策方式。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效果,从实践角度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体现了党中央对保证人民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并对新时期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总体基调,贯穿了具有中国特色民主发展的整体进程。全过程人民民主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坚守,在实际进程中也应回归至以人民为中心的基点上,才能达到中国民主发展的新境界。

二、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独特优势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即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能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诉求,只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和人民由此形成了同德一心的共同体。可以说,坚持党对各项事业的领导,就是坚持将人民的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保证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最广泛、最充分的表达和反映。

“民主”一词常常被西方政党强行垄断并加以滥用,成为其进行政治博弈、利益斗争的工具。西方政党并不能代表人民利益,而代表的是部分利益集团、特权阶层、权势团体的利益,其实质是资本和权力的统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有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带领人民建立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重要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随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也逐渐建立起来,新中国成立73年来的历史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在此历程中,人民的政治参与实践不断扩大、落实,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共同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保障。积累了党在不同时期的政治经验,并有利于解决新时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也全面地反映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过程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拓展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一载体,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从实体上、程序上、内容上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四、人民广泛参与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显著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谓“全”,体现在参与主体的“全”、民主内容的“全”以及覆盖范围的“全”,与人民的政治参与不容分割。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全国人大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人民的政治参与度是体现人民民主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我们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人民在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直接渠道。

我国现阶段已构建了多元化、制度化、畅通化的民主渠道,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主参与形式。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人民参与的制度程序可以进一步完善,人民参与的平台设计可以进一步优化,人民参与的实践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人民的“广泛”参与,对参与群体范围作出要求,即将“全体中华人民”都纳入政治参与过程当中,符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对民主主体之“全”的标准。人民的广泛参与是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高度统一的表现,从本质上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的现实需要。只有将人民的广泛参与落到实处,才能凸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特色,才能真正达到习近平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性、真实性、有效性的要求。

五、治理高效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十年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国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都取得了高效能的现实成就,与中国民主的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并不是虚幻的空中楼阁,而是与国家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相结合的有效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效发展,有效促进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益、实现人民需求,从根本上提升了国家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们的优势和特点,而不是要削弱和缩小我们的优势和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建设,要以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完善为目标。一方面尊重人民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将党的群众基础和群众力量在国家治理、基层治理、社会治理领域中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人民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实现对国家事务管理过程的参与,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而实现对治理高效能的转化,更好地推进党的治国理政政策的规划和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当前,我们党正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的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任务、相关举措,在实践中展现出社会主义民主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

(冯兵系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理然系该院硕士研究生。)

(原题《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中国民主新境界》)

编辑 陈冬云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连博 三审 王越胜

编辑 (冻结)陈冬云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高原(客户端)
(作者:冯兵 曾理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