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制剂走出国门 深圳布局中医药协调创新
​ 读特记者 闻坤 文/图
2017-09-20 19:01

9月20日,深圳市博士后中医药学学术研讨会暨深圳博士后创新讲坛在深圳虚拟大学园举行。国内外中医药学领域的专家院士、深圳市博士后研究人员及各大医药企业相关人员集聚一堂,交流探讨传统中医药遭遇西方主流医学的困境,以及中药国际化和未来发展的新机遇。

传承千年、凝聚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中药复方制剂,虽在实际防治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迄今未能作为药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姚新生认为,原因在于中西方对药物的理念截然不同。在西方医学主流社会中,现代药物被认为是单一化合物,药物的量、效关系清晰,有效剂量明确,作用靶点和机制清楚,做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显然,作为复杂体系的传统中药药品很难达到西方医学的对“现代药物”的上述要求。

姚新生举例说明,以市售中药复方制剂热毒宁,仅由金银花、青蒿和栀子三味中药组成,并经过复杂加工工艺做成注射剂,但仪器分析显示有极为复杂的成分。其中,准确指认其95%以上的成分,活性成分达65%,但依然还有很多问题未能说明。真正达到现代药物“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质量要求非常艰难。此外,传统中药产品的功效及安全性评价缺乏按照现代循证医学原则提供的临床试验依据。同时,对中药产品防治疾病的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缺乏科学、有效的研究。

“近几年,随着美国FDA批准外用植物药后,混合物作为药物应用迎来新时代。”姚新生表示,欧美等国开始加强对传统医药的研究,成立相应的国际组织。可喜的是,中国也将中药复方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有关质量研究也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姚新生建议,对传统中药复方制剂进行创新研究,所选研究对象应当是临床有效、安全的药品,最好是西医缺乏治疗方法、传统医学有独到疗效的产品。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嘉缵也认为,现在是发展中医药学很好的时机,中药的生物信息学应优先发展。

深圳在中医药领域已经做了长远布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党组书记、副主任邱宣表示,深圳是全国15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在深圳的试验区改革方案中,提出要构建三个体系、建设三个高地和搭建三个平台:在政策方面出台3-5个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形成政策的创新体系;在制定标准方面,推动中医药的标准化进程,促进中医药国际化、标准化体系;在中医服务方面,形成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在中医诊疗方面,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名中医30人,建设一批名中医诊疗中心、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等,形成名中医的聚集高地;构建现代中药材流通体系,创新中药材流通监管体系,建设中医药产业化平台。

深圳将以“中医药协调创新”为主题,更突出整体创新、市场驱动、产业融合,努力推动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发展。

编辑 刘桂瑶

(作者:​ 读特记者 闻坤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