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社科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自贸区蓝皮书: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蓝皮书建议,借助“一带一路”对我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进行拓展与升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改革市场准入、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快环境保护、投资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来自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已与23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5个自贸协定,还在积极推进多个自贸协定谈判或升级谈判以及联合可行性研究或升级研究。可以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区网络。
不过,蓝皮书也提出,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额占比不高、自由贸易区开放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不能适应发达国家引领的经贸规则体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我国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和完善提供了契机。
蓝皮书建议,我国在与沿线国家签订的自由贸易协议中应充分体现“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和精神,实现我国的国内政策与沿线国家接轨,实现“一带一路”建设与我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统一,借助“一带一路”对我国的自由贸易区网络进行拓展与升级,从而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
在这一过程当中,尤其要注重与主要经贸合作伙伴或对现有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有重大意义的贸易伙伴合作,在已建成自由贸易区基础上进行升级,使“一带一路”倡议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水平。同时,将会有助于更多地在国际经贸合作与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蓝皮书认为,我国经济在进入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的新常态后,也亟待培育发展新动能,而“一带一路”倡议与自贸区建设的结合则为我国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来深化改革提供了思路和途径,需要通过推动多边、区域性贸易谈判来扩大国际市场,同时大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自主扩大开放,探索制度创新、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改革开放新模式。
另外,蓝皮书还提出,在我国现有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大多数都担负着直接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的任务。如位于“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地理位置“交汇点”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首个被纳入“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的自贸试验区,肩负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金融聚集等重要作用和功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则主要通过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打造物流、投资、贸易枢纽来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服务等。为实现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对接,需要通过有效的国家战略进行支持。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