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血”妈妈三胎遇难题,中山七院多学科接力救治溶血宝宝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柏蓉 文/图
2022-11-24 18:36

“方教授,我是一位Rh阴性血型母亲,已经第三次怀孕了,我上一个孩子出生后3天就夭折了,请您帮帮我!”古女士(化名)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七院)妇产科方群教授的诊室说道。

11月24日,记者从中山七院获悉,在该医院妇产科方群教授团队在众多学科专家的协同努力下,阴性血型(俗称熊猫血)孕妇及溶血胎儿成功获得救治。这也是医院首次成功救治了一例早发型Rh同族免疫溶血病的宝宝。目前,宝宝已顺利出院。

熊猫血妈妈孕期发现胎儿有溶血性贫血的征象

2019年,古女士生育过一名健康的Rh阳性血男婴。2021年,她再次妊娠并分娩一Rh阳性血的男婴,不幸的是该宝宝娩出3天后因“新生儿Rh溶血病”夭折。现在是她第三次怀孕,孕14周时抗D抗体迅速升高,超声检查提示胎儿有溶血性贫血的征象,宝宝的情况不容乐观。

据介绍,溶血一般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Rh阴性血型的母亲如果曾经怀孕Rh阳性血型的胎儿(不管是正常怀孕还是流产、死胎等),或曾接受过产前宫内操作,或曾经输注过Rh阳性血,如果这一胎又怀上RH阳性血型的胎儿,妊娠期间携带RhD抗原的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到母体,可能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IgG类抗D抗体,该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D抗原阳性的胎儿红细胞结合后,引起溶血。最终可能导致胎儿贫血、水肿、死胎或新生儿死亡。

溶血发生的时间越早,救治的难度越大。一旦发生宫内溶血,往往病情进展迅速,如果治疗不及时,随时可能发生胎死宫内。即使经验丰富的医生,对这样的病例也会感到极为棘手。古女士在当地医院被告知胎儿存活可能性不大,建议流产,但古女士及家人非常想保住这个孩子。

经多方打听,古女士找到国内对胎儿溶血病有高超诊治技术的方群教授。方群教授以多年诊治严重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经验,发现古女士体内不止一种抗体,除了抗D抗体,还有抗C及抗Mur抗体,才导致本次怀孕的胎儿溶血更严重。

多学科接力点亮溶血宝宝生命之光

针对这种情况,中山七院立即组织了全院多学科会诊,超声科、输血科、血液内科、肾脏病中心、新生儿科、产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参与了会诊。讨论内容包括血浆置换、丙种球蛋白输注、超声监测、宫内输血方案、血源的要求和特殊制备、产科的处理、早产儿救治及后续处理以及各科室之间的配合。最终确定了多学科接力协同进行胎儿救治的方案:从古女士孕14周开始,首先进行血浆置换治疗以降低古女士体内的抗体水平;改善胎儿溶血情况,延长妊娠至宫内输血较为安全的孕周——孕20周后;向古女士进行系列宫内输血纠正胎儿贫血;使胎儿尽量接近能存活的孕周再行分娩。

制定了治疗方案后,中山七院超声科朱云晓副主任和产科医师们严密监测胎儿的病情进展。肾脏病中心王晓华副主任医师团队先后为古女士进行了9次血浆置换,效果良好。

在古女士孕20周左右,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贫血,准备行宫内输血。此时,古女士的胎儿需要O型Rhccdee新鲜浓缩辐照洗涤红细胞,由于血型稀有、制备特殊,输血科孙宏华副主任技师和黄皑主管技师积极配合,在宝安中心血站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制备了胎儿需要的血液。在产科、输血科、检验科等多学科配合下,方群教授先后为古女士的胎儿进行了5次宫内输血治疗。

方群教授、尹建蓝医生为患者实施宫内输血。

在古女士妊娠30周时,第5次宫内输血过程中,出现了胎儿心动过缓,考虑到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的情况,产科团队、手术麻醉中心团队、新生儿科团队快速反应,立即实施紧急剖宫产术,并对早产的宝宝进行了有效复苏。古女士在剖宫产之后恢复良好,术后第6天康复出院。

由于早产,宝宝出生后迅速转到中山七院新生儿科。大儿科学科带头人庄思齐教授、房晓祎主任带领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积极救治早产宝宝。在历经呼吸管理、黄疸管理、贫血管理等重重难关后,经过46天的综合救治,古女士的宝宝最终平安出院。

经庄思齐教授、房晓祎主任带领的新生儿科团队救治,宝宝康复出院。

历时近5个月,经过众多学科接力合作,中山七院在保证母亲安全健康的情况下,首次成功救治了一例早发型Rh同族免疫溶血病的宝宝。整个救治过程充分体现了中山七院多学科团结协助、精准医治、迅速反应、综合抢救的能力,反映了医院对疑难病例实施救治的综合实力。中山七院妇产科团队希望在未来的每一天,都能为每一个小生命和他们的母亲保驾护航。

古女士及家属赠送锦旗和献花。

(原标题《“熊猫血”妈妈拼三胎,中山七院多学科接力救治溶血宝宝》)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刘柏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