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也是深圳卫视主持人张美曦的第17个记者节。这一天,第六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报告会在深圳广电大厦800平方米演播大厅举行。在这个舞台上,张美曦主持过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庆典,也主持过深圳卫视《梅艳芳菲》等多个大型综艺节目。如今,在这个舞台上,她领取了行业含金量极重的奖项——深圳新闻英才奖,这是深圳新闻界表彰奖励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项。
“从民生到时政,她厚积薄发,条分缕析谈天下;从娱乐到综艺,她落落大方,举手投足有气场。”正如颁奖词所言,从业17年来,从民生新闻到时政节目,从娱乐节目到综艺晚会,张美曦在多样态的节目中不断淬炼,形成了独特的播音主持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对观众来说,张美曦是深圳卫视新闻节目《直播港澳台》的一张名片;而在同事和合作伙伴眼中,“零差评”主播是大家对她的一致评价。
话
主持是说话的艺术,但新闻主播不是简单的传话筒,她代表着话语权。
2009年9月1日这一天,对张美曦来说,是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那天晚上她第一次亮相《直播港澳台》,从此三尺主播台,十几年如一日,一声质朴的开场白“我是张美曦”后,她便成了资讯与观点的使者,带着观众直击世界局势,共话时代风云,她富有亲和力,播音风格知性优雅。
国台办新闻局局长、发言人马晓光经常收看张美曦主持的节目,他说:“《直播港澳台》多年来为对台传播、国际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少不了张美曦在台前幕后的付出。可以说,她的清朗声音与靓丽形象飞跃大江南北、海峡两岸,她的亲和力赢得了观众的心,也让深圳故事、两岸故事、中国故事远扬国际。”
作为节目的主创人员之一,十余年来张美曦跟随团队共同进步,她珍视每一次传播主流声音的机会,深度参与节目制作,并担任节目板块的主笔。这些年她获得诸多荣誉,主持的《直播港澳台》和《军情直播间》接连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专栏(原“新闻名专栏”)。
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成功的背后倾注的是不为人知的汗水。熟悉张美曦的人知道,她温柔恬静的外表下,其实藏着一颗“坚硬的小宇宙”,勤奋、刻苦、不服输是她的人生底色。
张美曦坦言,刚刚加入《直播港澳台》团队时,内心很忐忑,很担心自己在时政和军事领域跟不上,于是就找同事和专家开书单。“那时候,一有空我就跑到图书馆,说实话挺吃力的。没办法,看不懂,就只能反复看,反复问。最焦虑的时候,做梦也会梦到自己又发挥得不好。”
石宏是《舰载武器》杂志的主编,也是深圳卫视的常驻嘉宾,他说自己就曾经向张美曦推荐过一些军事方面的书籍,让他没想到的是,书单开了没多久,再次和张美曦交谈时,他发现张美曦已经把好几本书都看完了,“领悟力很强,到后来已经完全不在话下”,石宏如此评价。
为了出好活,张美曦往往不给自己留任何余地。2016年,她和同事臧雅菲搭档入选了当年最火的户外竞技真人秀节目《极速前进》,与郭晶晶、霍启刚、刘翔等人同台竞技。
当时第一个挑战的任务是高空翻转,臧雅菲回忆说:“当时美曦翻了十多次,她说头晕、恶心,我说不然就放弃吧,太心疼了,但是她下来调整了一下,又上去,一遍遍翻,翻了得有几十次,我真没想到张美曦这么能吃苦,小宇宙爆发了似的。”
正是这股韧劲支撑张美曦在高空中挂了得有快一个小时,最终完成了任务。
遇到挑战,张美曦总是越挫越勇,每次都想着更接近目标一点;干起活来,她也是做足功课,力求完美。从当初对国际政治、外交防务的“一无所知”,到如今与一众国际关系专家学者对话游刃有余,张美曦的辛勤付出大家有目共睹。
恬
“谦和,性格好、没架子、好沟通”,这是《直播港澳台》节目“新鲜人”黄子熙与张美曦合作过后留下的印象。提起自己的成功,张美曦总是用“幸运”来形容,言必提团队,感谢所有人给予自己的支持。
2008年8月深圳都市频道《一时间》开播,这是一档“新闻脱口秀”节目,对主持人的思想性和临场反应要求特别高。“要出彩就得有好的观点,有金句,所以,那时候我和搭档天天琢磨怎么把稿子写得更好一点,输出有意思、有意义的东西。”张美曦回忆说。
就这样,日复一日,在和搭档一起创下300天零休息的记录后,终于换来深圳观众的认可。“特别感谢我的搭档洪涛,跟他合作有很多智慧的火花。还有很开心啊,就是坐出租车开始有师傅认出你了。不是出名了的开心,是终于有人能记住你了,有人认可了。”
之后,随着《直播港澳台》《军情直播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张美曦出现在更多重大活动的主持现场,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2010年6月29日在重庆参与陈江会现场报道;2011年10月前往台湾,参与策划台湾音乐之旅;2014年10月15日,受邀主持第二届中国科博会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国际论坛;连续8年主持深圳国防论坛……
电视台的工作链条长,工种多,前期后期协作要求高,业内人士公认的一点是:好的主持人发挥着关键作用,是“镇场之宝”。负责深圳国防论坛的制片人钟铮与张美曦合作多年,她说:“张美曦在现场,你基本不用操心,能控场,而且她好像有‘性格魔力’,能把你的意图非常贴切地跟嘉宾和观众沟通,然后还能给你完美呈现出来。这种沟通能力很了不起。”
张美曦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她自己却说,主持人这份工作是带着光环的,因为它集聚了许许多多一直躲在幕后的小伙伴的智慧,是这些众人的智慧,让自己出场有了光环。
“我要真诚地感谢自己的团队,在这里陪伴我一起成长。我刚来时,团队才十几个人,慢慢壮大到几十人,再到上百人。我们团队也从一档日播节目,慢慢地演变成一档日播加上四档周播节目。笨鸟在这样的团队里,也会成长得更快一些。”张美曦感慨。
适
自认是笨鸟的张美曦恰恰是众人眼中可塑性极强的百变女郎。大学毕业时,张美曦从青春之星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被刚刚创办的深圳卫视选为主持人。娱乐综艺、美食旅游、大型晚会,样样都行。
张美曦说,当时心里其实挺迷茫的,各种机会很多,但是感觉没有自己的风格,对自己挺不满意的,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觉得自己是可有可无的。面对职业角色变化,张美曦一直在调适,努力做乐观、称职的“适者”,“好像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张美曦说。
在上司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陈红艳看来,学习精神、适应能力正是张美曦的闪光点,“张美曦的适应能力极强,不同类型的节目很快就能上手。上至80岁,下至4岁,各种年龄段都有她的粉丝。观众喜欢她,合作伙伴也喜欢她。她是一个‘零差评’的主持人。”
在事业、家庭两肩挑的同时,张美曦一路从硕士攻读到博士,她说,希望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观照工作和生活。
时代在变,世界在变,行业也在变,唯有初心不改,努力不变。
张美曦说:“17年,不长不短的时间,我得以见到各种人生的得意和挣扎,世界的混乱和秩序。哪怕我们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大事件,都实实在在地牵引着某处从未谋面的观众的悲喜。而作为主播的自己,早已在不经意间,随着时代奔跑。”
提起职业理想,张美曦说,“希望未来人们回想起今天这个大时代,能留下一个沉稳、笃定、温暖的女主播声音作为背景声。”
展望未来,她说:“我依然会保持热爱,继续学习,与各位同行共担媒体人的责任,与时代同行。”
(原标题《张美曦:“好像没有其他的捷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编辑 李斌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