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断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自由、强化基础的创新文化,不求次次成功,但求时时进步,集小成而聚大成,积跬步以至千里,同时科学制订有利于原始创新的多元分类的投入、考核、评价制度,切实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发展导向,才能攻下关键核心技术的“娄山关”“腊子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根本遵循与实践路径。曾经,深圳将“创新”植入发展基因,使“科技荒漠”变成“科技绿洲”;未来,如何率先成为科技强国的城市典范、率先建成世界科学中心和人才高地,是摆在深圳面前最迫切的问题。当前仍然面临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等堵点问题,从表象上看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大型基础设施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前期投入不足,本质上则是深圳四十年快速发展的“热模式”要为“坐冷板凳”的基础研究营造文化氛围,为未来科技发展引入“源头活水”的现实问题。基础研究因高风险、高投入与不确定性的特征,使其与一般性质创新文化有不同,需要辩证处理好几方面关系。
一、冷静区别“闯”与“静”的关系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深圳文化的独特魅力,形象描述了深圳创新的成功起源。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却深刻指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静心研究”。
蕴含科技含量的经济增长,到底是需要勇“闯”市场还是“静”心创新?闯,是精神、是韧性,也是决心。未知的科学、未解的难题、未破的技术,需要迎难而上、勇攀高峰、勇闯“无人区”。静,是态度、是思考、更是沉淀。尤其是基础研究的难题,必须沉心静气、埋头深耕、不务空名、虚心求实。只有将“静”心追求与勇“闯”决心结合,才能营造出厚积薄发的创新文化,疏通重点领域堵点,提升内核竞争力,“闯”出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二、辩证处理“快”与“慢”的关系
近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公开宣布拟全职回国投身中国科技事业,当她面临是否选择深圳这个年轻的城市时,也坦言到“最开始也是有顾虑的”,“因为这里的大家实在是太勤奋了”。
勤奋虽是好事,但如果太累了,那可能就会挤占了梦想灵感的空间,弄不好反而限制了创新。以前,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开山之源的宣传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鼓舞了深圳奔腾向前的拼搏与奋斗,成为创业者的“梦想之都”,催生了一批“早投入、快成效、高运转”的创新型企业。但一味追求速度,难免会忽视深度。据统计,2020年深圳研发劳动投入整体强度明显高于北京与上海,居全国同类城市之首。但其中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却不到上海的1/4,约为北京的1/10。企业的基础研究投入强度更显不足,全市规上企业基础研究年均投入仅占2.38%,低于发达经济体一般在5%-10%,中小企业研发能力有限且逐利性较强,必然对基础研究投入热情不高,对中长期的关键技术研发投入意愿不强。显然,基础研究仅靠政府投入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大学与科研院所组织创新资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充分发挥企业是原始创新“技术出题者”与“市场阅卷人”主体地位,形成企业是“策源地”、人才是“主力军”、政府是“后勤部”的政企合力原始创新生态体系。
唯有追根溯源、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有效兼顾“快”投入与“深”研究,充分调动社会各行各业关注基础研究的热情,加快培育创造世界一流企业与“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持续聚焦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新领域新赛道,才能提升深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三、正确看待“求”与“成”的关系
中科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珅曾指出“好奇心而非功利心,往往更能指引优秀科学家实现‘从0到1’的突破”。基础研究的好奇心是科学家逆向思维原始创新的初衷,也是长期坚持不懈自主创新的动力。由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没有绝对的成功或失败,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实质对科技发展、培养人才等都有重要推动作用。
因此,不能简单用是否成功来衡量基础研究的成果。只有不断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尊重自由、强化基础的创新文化,不求次次成功,但求时时进步,集小成而聚大成,积跬步以至千里,同时科学制订有利于原始创新的多元分类的投入、考核、评价制度,切实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发展导向,才能攻下关键核心技术的“娄山关”“腊子口”。
科技自立,民族则自强,文化必自信。一个勇毅前行、笃行不怠、驰而不息的城市,才拥有不断求索的勇气特质。一个追根溯源、突出原创、厚植基础研究的创新文化,才能激励创新成果喷涌而出。一个先行示范、勇当尖兵、率先向科技高峰发出进攻的先行城市,必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大显身手。
(作者系中共深圳市光明区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原标题《厚植基础研究文化 勇担科技强国使命》)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新闻稿,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 “我是读特小记者,面对世界很好奇。我有新闻数不清,叽咕叽咕写不停~”爸爸妈妈们,你们的小记者,是不是也对身边大小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着旺盛的探索欲和表达欲呢?快邀请你们的小记者,勇敢地拿起笔,来读特“鹏友圈”撰写新闻稿吧! 小记者的眼睛里有大大的世界,小记者的才华会被我们看见!快来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和新闻稿件,体验做一个读特小记者吧! 【本期话题】#读特小记者# 【招募对象】6岁到18岁青少年(小学到高中阶段) 【话题时间】2025年全年 【动态内容】800字以内,自拟题目,以身边发生的新闻事件为主题撰写新闻 【参选要求】①有效作品数量为每月1份;②参选者填写报名表一份 【版权提示】小记者在活动中上传的文字、图片、短视频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内容、知识性成果等,应确认拥有其作品的著作权并不侵犯他人权利,并授权活动组织方将这些作品应用于相关活动,版权归小记者本人及读特新闻客户端双方所有。如发现抄袭、侵犯第三人权利或其他不诚信行为,主办方有权取消参与资格。因抄袭等侵权行为引起任何纠纷均由创作者本人负责。 【报名流程】①关注“读特新闻”公众号;②回复“读特小记者”获取报名方式;③添加官方工作人员二维码;④将报名表私信工作人员;⑤工作人员将您拉进海选群;⑥将群内昵称改为参选者姓名 【发稿流程】①参选者在“读特”APP“鹏友圈”内注册账号;②更改账号名为参选者姓名;③带话题#读特小记者#在读特“鹏友圈”发布个人自我介绍1份,本人原创参与活动的新闻稿件1份 【入围奖励】①电子聘书1份;②账号将获得官方黄v标识,成为读特记者号;③被采纳的稿件将被收纳至读特“读特小记者”专题页面;④优秀稿件将会酌情给予稿费奖励
@铲屎官们,#携宠出行好物分享#开麦啦! 高铁能携宠,景区也友好,但各位铲屎官的出行装备跟上了吗?快来鹏友圈晒出你的携宠出行好物,无论是塞兜里的免洗脚垫、秒变豪宅的折叠箱,还是防社死的除臭喷雾,安利/避雷统统欢迎!带话题发布动态,一起解锁带毛孩看世界的快乐!晒好物+心得,优质安利直接上榜!
00:05
《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发布,深圳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三
00:14
#读特小记者# 在大梅沙海滨公园外,竟然有一架直升机嘟嘟嘟嘟地降落🛬到地面。🚁 直升机周围有绿化和灌木。 要知道,直升机通常用于运输、救援、观光等多种用途。 莫非这是用于观光的?真新奇!#读特小记者#
00:35
脱了制服,藏装一样可以驾驭👍💐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