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奋进新征程的豪迈宣言,也是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鲜明宣示,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历久弥坚的思想伟力。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在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和健康中国建设等多个方面持续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增进民生福祉。
1
坚持为民造福 永葆为民情怀
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为鲜明的品格,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守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巩固长期执政地位。“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坚定不移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确保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2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彰显为民造福的价值取向。党中央全心全意改善人民生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持之以恒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成效。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立场恪守不渝,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贯彻群众路线,坚持以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阔步向前。
为民造福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奋进历程中,明确了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人民主体的强大动力、人民共享的奋斗目标和人民评判的检验标准,聚焦于“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代课题,深刻回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党中央强调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既要着力解决现阶段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又要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进而补齐民生短板,满足民生期待,提高民生质量。因此,要在新形势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3
强化使命担当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完善分配制度,维护民生之利。立命为生民,奋斗为共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已经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开启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由此,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共同富裕之路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首先,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既要坚持按劳分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又要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的分配机制。其次,充分发挥政府在再分配领域的主导作用,利用税收、财政、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多重手段综合施策。加快完善税收制度,促进教育公平共享优质教育,推动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再次,重视通过资助、捐赠、志愿者行动等慈善方式进行第三次分配,尤其在抗击疫情、扶贫、赈灾、助学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总而言之,坚守增进民生福祉的价值本位,必须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安排,着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拓展低收入群体的增长路径,鼓励高收入者积极回报社会,促使橄榄型分配结构的形成,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收环境,优化财富积累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着力落实就业优先,夯实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党中央明确将就业摆在“六稳”“六保”之首,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国人社系统紧扣就业大局、稳定就业大势,加大就业优先政策实施力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善作善成,多举措并举稳就业、保就业。一是稳市场主体稳岗位。二是保重点群体保就业。三是优就业服务促匹配。四是强职业培训提技能。五是重困难帮扶兜底线。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奠定了稳就业的坚实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良好局面。例如,广东省人社厅会同5家单位出台《支持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创业的实施细则》,为湾区青年就业创业注入源头活水,优化发展环境。新形势下,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催生了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为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高效调动市场和社会力量,激发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积极主动性。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惠及民生之需。社会保障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基础民生工程。党中央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出顶层设计,强调稳步推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近年来,我国着力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标志性成果。一是社会保障普惠项目持续增加、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养老待遇、医保补贴等社会保障待遇水平显著提升。二是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体系更加体现城乡公平统一。三是在医疗保障、失业与工伤保险经办、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与慈善等方面的社会保障服务功能日益完备。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和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需要总结经验、科学谋划,提升社会保障法治化水平,加强社会保障精细化管理,围绕老年人、残疾人、儿童及妇女等群体提供针对性服务,补齐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短板,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现民生之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面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只有“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才能进一步筑牢增进民生福祉的健康基石。全面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必须深入健康生活普及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全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促使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深入健康生活普及行动,要立足“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主题,弘扬健康文明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协调联动个人、家庭、社会和政府形成合力,共建共享健康中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首先,要落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促使龙头机构带动区域、省域、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其次,持续推动药物质量改进工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强药品合理使用。再次,围绕“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创新医防协同融合机制。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一是完善公共卫生筹资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多学科交叉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三是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机制,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四是提高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数据共享和防控策略协调。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奋进新征程的豪迈宣言,也是铸就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鲜明宣示,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历久弥坚的思想伟力。中国共产党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急人民之所急,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杜奋根: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冯嘉玲: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原标题《坚持人民至上 增进民生福祉》)
见习编辑 秦涵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朱玉林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