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是与高铁齐名的“国家名片”。梳理中国核电的发展,坐落于深圳东部的大亚湾核电站是绝对绕不开的标志性工程。这座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同时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同行者和见证者。

中广核大亚湾核电基地航拍
40余年来,从大亚湾核电起步的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立足深圳、走向全国、迈向世界,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高质量发展之路,成长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电企业,优化构建“6+1”产业体系,覆盖核能、核燃料、新能源、非动力核技术、数字化、科技型环保和产业金融等领域。
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表示,近年来,中广核积极优化布局,大力构建深圳“一总部、两基地”新发展格局,强化总部战略引领作用,全力打造核电生产运维基地、研发设计基地,并积极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夯实在深发展基础,为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组建创新集群,建设全球核电产业链高地
11月3日14时许,随着中广核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标志着该机组全面转入设备安装阶段。这也是中广核第5台完成穹顶吊装的“华龙一号”机组。

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项目1号机组穹顶吊装现场
自大亚湾核电站引入国外技术路线开始,中广核步步为营,以安全、经济、科学的运营方案持续创新,从大亚湾核电站国产化率不到1%,到岭澳核电站一期30%,再到岭澳二期64%,再到“华龙一号”接近90%,走出一条自身发展与推动国有化密切结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并助力中国跻身世界核电大国、强国行列。
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广核依托30多台机组的核电建设,推动我国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了创新集群,带动5400多家设计、设备制造、建安企业共同发展,集聚了从设计研发、设备制造、性能验证到工程建设、生产运营、人才培养的较为完善的核电产业链,成为全球核电产业链上的一方高地,有力带动了我国核电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标志着中广核“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正式开启
截至2022年9月8日,中广核全国拥有九大核电基地,在建核电机组7台,装机容量838万千瓦,在运核电机组26台,在运装机2938万千瓦。截至2022年11月12日,大亚湾核电基地岭澳核电站1号机组连续稳定运行已超过5876天,不断刷新全球同类机组的世界纪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开始,中广核就始终秉持与自然“共生、互生、再生”的理念,将安全与生态保护作为每一个项目建设运营的最核心要求,践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安全高效地发展清洁能源。截至2022年6月30日,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达8686亿度,与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相比,累计减少消耗标煤约2.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7.3亿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近195万公顷森林。
此外,作为能源领域的重要企业之一,中广核多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发新能源,助力低碳发展。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中广核在国内新能源产业经营业绩不断攀升。目前中广核的国内新能源项目覆盖30个省区,涉及风电、海电、太阳能等业务,装机容量超过3000万千瓦。

中广核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国内首个满足“双十”标准的海上风电项目
科技引领发展,打造9大国家级研发平台
核电是高科技战略产业,也是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中广核已形成“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总体布局,实施战略专项、自主化专项以及尖峰计划三大重点任务,建设了9个国家级研发平台,多个省部级、集团级研发中心以及深圳龙岗实验基地等一批科研平台和设施,形成了以“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和我国首个核电站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为代表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中广核累计牵头及主要参与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共85项;截至2021年年底,中广核拥有有效专利约6000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约2300项。

中广核安徽当涂渔光互补项目——目前华东地区单体容量最大的平价光伏项目
据悉,中广核正在推进建设以深圳为总部的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在技术、人才、平台设施等方面创新合作机制,深度促进科研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发挥科技优势,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光明盛泰安重工业园一栋厂房,一箱箱医疗物资被搬放到电子束辐照加工产线上,随着产线运行方向,缓缓进入辐照室接受消杀。这里是中广核位于光明的辐照中心,运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货物进行消毒灭菌。
近年来,中广核利用科技优势,大力布局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新兴产业板块,目前已在坪山、光明建设2座辐照中心、3台电子加速器设备用于材料辐照改性和医疗物资等消毒灭菌,并积极推进电子束灭杀新冠病毒技术,将冷链食品外包装灭活新冠病毒首台套示范应用装置落地深圳大铲湾码头。同时,中广核大力推动电子束技术在城市治污等更多领域的推广应用。
中国广核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表示,中广核将着力打造核技术、科技型环保产业和数字化产业核心产品和竞争力,充分利用深圳的人才资源和市场优势,推动核技术、氢能等重点领域应用,积极参与深圳国际低碳城建设,推动项目落地,形成示范效应向全国推广。
(本文图片均由中广核提供)
(原标题《中广核:把握发展主动权 以创新促高质量发展》)
见习编辑 陈丽玲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王平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11月9日,我们将迎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赛事临近,无论你是投身运动热潮、感受竞技魅力,还是想为拼搏健儿传递心意,都不妨来鹏友圈,留下对“十五运”的专属祝福!带上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一同为运动健儿呐喊助威,为“十五运”热烈喝彩! 【本期话题】#我为十五运加油#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进入冲刺倒计时,想解锁超省心的观赛方式?赶紧打开“十五运全景魔方”(https://huodong.dutenews.com/H5/nationalGame/pc),一键解锁观赛全攻略!无论是赛事速递、赛程全览,还是购票指南、规则科普,都能在这里轻松找到!快到鹏友圈带话题晒出你的使用截图,和鹏友们分享专属观赛攻略吧! 【本期话题】#十五运观赛神器# 【活动礼品】读特积分、优质动态随机掉落深圳盒子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1月22日
01:00#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深圳,创新之城,活力之都,邀您共赴十五运之约 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以创新为魂,活力为韵,正张开双臂欢迎四方来客。在这里,高楼林立,平安金融中心直插云霄,深圳湾“春笋”展现滨海艺术魅力,市民中心如大鹏展翅,彰显行政心脏的活力。 深圳还是“千园之城”,1320座公园如绿色明珠镶嵌城市,大鹏半岛的碧海银沙与梧桐山的云海日出,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南头古城,千年文脉与现代文创交织;走进大芬油画村,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十五运会期间,深圳更添独特魅力。在宝安欢乐剧场等智能场馆,AR导航、AI机器人服务等前沿科技,让您体验未来之城的精彩。赛事之余,您可参与“全民全运”系列活动,在虹桥公园自由式小轮车赛场感受激情,在深圳湾畔的马拉松赛道尽览山海美景。 十一月的深圳,阳光与激情同在。让我们相约深圳,在十五运的青春礼花中,共赴一场创新与活力的盛宴!
01:11#十五运读特小记者推荐官# 亲爱的全国各地朋友们: 如果让我用一个词形容我的城市,那一定是“奔跑”。深圳,就像我们班那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同学,永远在创造,永远向前。 站在莲花山顶俯瞰,你会看见这座城市的心跳——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深南大道上车流如织。但深圳的魅力不止于此。周末的深圳湾,白鹭在红树林上空划出弧线,远处香港的青山若隐若现。科技园的深夜,大厦里依然亮着点点灯光,那是无数梦想在发光。 这里是大疆无人机起飞的地方,是腾讯QQ诞生的摇篮。走在华侨城创意园,旧厂房变身艺术空间,咖啡香混着油墨味;盐田港的巨轮鸣着汽笛,把“中国制造”送往世界每个角落。 来自天南地北的人,带着各自的乡音和梦想,把这里变成了家的模样。 朋友们,欢迎你们来看看这座“奇迹之城”。来感受创新的脉搏,看看科技与自然如何共舞,体会什么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座城市,会用它年轻的心跳告诉你:梦想,永远值得奔跑。 深圳准备好了,期待与你相遇!
00:25邮轮上的外国歌舞。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