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赛艇、中小学授课……全职院士86人,深圳“院士浓度”逐步上升
​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陈小慧 文/图
2022-11-09 17:55

开栏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展现深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努力、做法和成效,深圳商报推出“科技势力新发现”系列报道,多角度讲述深圳在科技发展、人才汇聚等领域的新现象新变化。

在深圳,常能看到院士的身影。

大沙河赛艇,有院士上阵。11月6日,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第一届赛艇联赛举行,参赛选手就包括了深圳大学副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等多名院士。

中小学校园,有院士讲课。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何友应邀来到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级中学,带来了一场以《人工智能简介》为题的“院士讲堂”。

高规格论坛,有院士献策。11月3日,“2022深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坪山生物医药研究院院长张绪穆等5位院士进行了发言。

深圳不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创新创业。图为环境优雅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

院士数量加速攀升

深圳的“院士浓度”正在不断升高。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共有全职院士86人,高层次人才2.2万人。深圳,正加速汇聚全球创新人才,加快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2013年12月,深圳迎来了建市以来首位“本土”院士——郭仁忠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工程院院士。他的当选改写了深圳无本土“出产”院士的历史。

此后几年时间里,深圳院士数量迅速攀升。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新当选院士名单。其中,南方科技大学的夏克青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政和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杰曼诺夫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罗智泉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这是深圳入选两院院士及外籍院士数量最多的一届。目前,深圳全市共有全职院士86人。

基础研究实力增强

“一个城市全职院士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城市科技实力特别是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以及成果产业化和人才支撑能力。”在市委党校副院长、二级巡视员谭刚看来,近年来深圳全职院士数量的迅速增加和批量产生,体现了深圳近年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持不懈和持续努力,体现了在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建设上已取得积极成效。

随着院士数量的增加,这些“大咖”亮相各大活动的频率也增高。在11月6日举行的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第一届赛艇联赛上,参赛选手就包括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丁文华等多名院士。

去年深圳市两会期间,就有9位院士参会,2位是人大代表、7位是政协委员,是参会院士数量最多的一年。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深圳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发挥才能的空间也越来越大。”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说,“把一批院士吸纳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队伍,是深圳重视知识、发挥专家专业作用的一个趋势。”

“筑巢引凤”成效显著

为何深圳“盛产”院士?这与深圳近年来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人才工作格局分不开。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深圳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例如,创新高校、科研机构等编制管理方式,不定行政级别、不核编制,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赋予其机构设置、人才评聘、定岗定薪等方面高度自主权。围绕提升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搭建更多开放引才的平台载体。同时,以特区立法形式在全国首设人才日、发布全国首个国际人才街区地方标准等等。

“从总体上看,深圳全职院士数量已达到86人,相比于过去有明显提升,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谭刚认为,要在“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协同发展上持续努力,通过进一步优化引进全职院士,同时培养用好本土科研人才,增强深圳在学术新思想、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和产业新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原创力和强大影响力的科研人才,推动深圳在全球范围内学术和科学创新有一席之地、技术创新展一技之长、产业创新能一马当先。

(原标题《院士玩赛艇,中学去授课!深圳全职院士86人,“院士浓度”逐步上升》)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陈小慧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