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全国消防日”临近,深圳商报11月7日刊发的深度报道《两轮充换电 油门莫乱踩》聚焦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引起各界民众广泛关注。
电动自行车因轻量便捷备受民众喜爱。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社会保有量达到3.4亿辆,预计2022年将达到3.5亿辆,相当于每4个国人就拥有一辆电动两轮车。
对于电动自行车逐年上升的增长趋势,深圳南山区一小区物业主任郭先生深有体会。“购买电动自行车的业主和租户每年都在快速增长。”郭先生告诉记者,该小区是入住仅5年的次新小区,住户基本都有私家汽车,但两轮电动车方便,尤其适合往返菜市场、接送孩子上学等,备受住户青睐。
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更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市民宋女士对记者说,近几年因为带回家充电、拉线充电引发的安全事故不少,现场触目惊心。现在大家基本形成共识,都放在小区统一的区域集中充电。“但是充电桩不够用的问题,让大家很苦恼。有时候,邻居间为了充电的事情难免拌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小区都有专门的电动自行车存放区域,并配备有统一的充电桩或充电柜。但有部分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受空间和设备限制,存在飞线充电、乱停乱放等现象,有较大安全隐患。
为进一步强化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工作,近日,《广东省深化电动自行车领域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方案》正式发布。《方案》提出要推进公共充电设施建设,采用换装站和“充电桩+充电柜”方式,合理利用自行车存放处等设施,提供市场化运营服务。2023年8月底前,全省各社区应至少建设1处集中充电设施。
充电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承载着居民旺盛的充电补能需求,公共充电设备成为小区最缺的“社区新基建”。社区充电设备的建设面临配电、车位、安全等方面的挑战,涉及政府职能部门、社区、物业、用户、车企、运营管理商等方方面面。
在此背景下,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社发起主办的 “聚力安全 智造赋能”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主题座谈会,将于11月9日下午在新媒体大厦举行。届时,将邀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社区管理人员、业内专家和媒体代表到场,共同研究和探讨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以及社区充电管理问题,分享真知灼见,为民生问题提出更优解决方案。
(原标题《今年消防日,本报与你共议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王平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