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大湾区|港深地名故事:香港西贡 港人消闲郊游度假的“后花园”
香港商报
2022-10-02 00:26

西贡,位于香港新界东部,以地理而言,名称在文意上不通。其得名有两个流行说法,一说是郑和七下西洋后,“西方来贡”,另一说法是西方来的商船,不能进入军事禁区的珠江,只能停泊在东面的西贡,不过这两个说法都未有文献上的支持。而西贡之名最早于1866年出现在由意大利传教士获朗他尼(Simeone Volonteri)绘制的《新安县全图》。

西贡墟天后庙及协天宫兴建年份未可考,但历史最少百多年。

西贡幅员辽阔,有很多岛屿及山峦,市中心是西贡墟。由于交通不便,人们长久而来主要依靠西贡公路(1948年通车)出入市区,加上政府在80年代将西贡定为康乐活动地区,因此至今它仍保留原始风味,也是港人消闲耍乐、郊游度假的“后花园”。

西贡乡事委员会内有七十多条乡村,其中77岁的凹头村村长何观顺曾出任区议员,也是西贡中心李少钦纪念学校前校长。他在西贡土生土长,对这个地方有深厚感情,他以十二字概括之:“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民风淳朴。”绝对说得上是宜居宜游的地方。

时近黄昏,西贡新公众码头天空出现粉蓝色彩。

西贡白沙湾海面游艇星罗棋布。

他说现今的西贡墟有很多地方都是60年代末填海而来,由填海而来的地方属新墟(海傍码头是一部分),百多年前形成市集的地方为旧墟。远在明朝,已出现三条本地人村落: 沙角尾、蚝涌、北港。到清朝“復界”后,大批客家人来到西贡立村,其后的二次世界大战、1949年新中国成立及1962年的“大跃进”,西贡都增加不少人口。

旧时西贡,人们以农耕、捕鱼、养鱼及养禽畜维生,但二战后,人口增加,资源不足,加上兴建万宜水库抽走水源,无法耕作,不少人走往外国或到市区谋生。

曝罟湾废弃鱼塘涤虑忘忧。

大浪西湾水清沙幼,深受游人欢迎。

现时万宜水库除了储水供港人使用,其地质面貌已是世界级景点,但相信少数人会留意到西贡人对它的贡献。20世纪60年代末,因着兴建水库,烂泥湾村、沙咀村及观门海域渔民受到影响,家园将受水淹,因此要全数搬走,而安置地方就是填海而来的新墟地方,即现在的万宜湾新村、对面海官门渔村。何说,当时居民担心填海起楼会遮挡旧墟的天后庙,令保佑渔民的天后看不到大海,因此要求在其坐向前方范围不准起楼,并划成风水线,后来有建筑师设立五个钟,令风水线更加明确清晰。现时在沙咀游乐场及万宜游乐场都看到这些钟。而在天后庙广场前方,仍留有一截填海前的海壆,古色古香。

(原标题《港深地名故事|香港西贡:港人消閒郊游渡假的“后花园”》)

编辑 特区报-李斌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