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肾法官",审案20余年无一例超审限上诉或上访
读特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卢思莹 叶彩云
2017-09-14 20:08

点此直达音乐季完整排期

身材槐梧,皮肤黝黑,嗓音高亢爽朗,好一副亲切的邻村大叔模样。若非亲见,记者很难相信,黄植忠是一个经历过两次换肾大手术,每天要吃大把大把药片的“病号”。也因为亲见,记者确信,黄植忠之所以这么“有名”,绝不仅仅因为他是个“独肾法官”,不仅仅因为10多年来他一直带病工作;更因为他发明的“调解四民”,因为他做法官20余年来,所审案件超过1500宗,无一例超限时审结,无一例当事人上诉或上访,更因为他是园洲一带乡亲们离不开的“黄法官”。他就是惠州市博罗县人民法院园洲人民法庭副庭长,“全国优秀法官”“中国好人”黄植忠。

      “独肾法官”一直坚持工作

现年56岁的黄植忠,头顶着一大堆的光环:连续多年被县、市及广东省人民法院评为先进,记功;2008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2012年又被最高院评为“全国模范法官”;2014年被评为“全国勤廉榜样”;2015年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5年12月,黄植忠荣登“中国好人榜”。

但记者眼前的黄植忠,与一般的基层上班族并无二致:早上七点起床,做做家务,带带孙,8:30分上班,下午5:30分下班,吃晚餐,做家务,去广场散步,中午在办公室午休......惟一不同的是,每天他要吃大把的药片,每两个月要去医院复查一次。

他1991年进入法院系统工作,因患尿毒症两度换肾,但他一直坚守法院工作一线,审理案件超过1500宗,无一超审限,无一当事人上访、上诉。

经历过生死之劫的黄植忠,显得特别豁达,“会更珍惜生命,更迫切地希望用有限的生命做些对人们有意义的事情,”黄植忠称,这是他一直坚持工作的重要原因。他坚称,工作给了他战胜病魔的力量,“法院领导、家人的支持,还有来自村民的信任,支撑着我一路走过来。”

      “调解四法”广为传颂

黄植忠是土生土长的园洲人,1991年入职博罗县园洲法庭当书记员,在那里一蹲就是大半辈子,其间多次有机会升迁他都拒绝了。黄植忠告诉记者,他年轻时,眼见着身边一些亲朋好友老是被人欠了债追不回来,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特别希望能用法律武器来解决问题,这促成了他想当法官的心愿,结果这一当就当上瘾了,他离不开法官这个岗位,乡亲们也离不开他这个“黄法官”。

诉前调解是“黄法官”的重要工作,他称,“法官的最高境界不是判案,而是调解。成功的调解能够消除当事人心理上的对抗,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所以,对案子,我总是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实现哪怕是百分之一的可能。”根据不同的案情、背景,当事人身份、性格的差异,他在多年的工作中,总结出亲情调解、轮流调解、迂回调解、喝茶调解的“调解四法”。对于比较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更是多种调解方式方法并用。目前,黄植忠的“调解四法”已经在博罗法院得到全面的推广和运用,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采访中,黄植忠还特别提到一个概念,即“案结事了”,而不是一般的“结案了事”。他称,“不是为了结案而结案,而是要把人民群众的矛盾完全化解”,这才是调解或审案的真正关键。正因如此,近几年来,黄植忠每年审结案件的调解撤诉率都超过80%。

惠州首个司法惠民工作室

鉴于黄植忠在村民中的良好威望,也为了减轻他审案的工作负担,2012年5月,“黄植忠司法惠民工作室”成立,主要职责是为园洲、石湾、福田等镇村的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宣传和志愿服务的,没想到,这个工作室成立后,黄植忠比以前更忙了,“一年咨询量有1500到2000个。”黄植忠介绍称,每周二和周四他要分别去石湾和福田,其余三天则留在园洲,“村民们好像排队看病一样,早早就在那排队等我。”正说着,电话响起来了,是有村民跟他约时间,要咨询有关合同保证金的事。虽然忙碌,黄植忠却颇为自豪。

据介绍,黄植忠的团队还有一个法官助理、一个书记员,都是90后的年轻人,主要协助黄植忠为辖区民众免费提供法律服务、调解纠纷等。在黄植忠的耳濡目染之下,两名年轻人也很认真和负责,还经常主动加班,为此,黄植忠频频为他们点赞。

编辑 党毅浩

(作者:读特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卢思莹 叶彩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