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走出去”企业完善常态化防疫机制,深圳召开对外投资合规风险识别宣讲会
读特记者 张智伟 见习记者 吴徐美 通讯员 赖海敏 李堃怡 文/图
2020-07-24 14:28

为进一步落实深圳市政府《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更好服务深圳市企业“走出去”,7月23日下午,深圳市商务局联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于举办“2020深圳市对外投资合规风险识别宣讲会前海专场”活动。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钟晓渝、深圳市商务局二级巡视员高林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长袁富勇出席活动并作致辞发言、深圳市一带一路法律联合会及企业代表出席了宣讲会。

活动采取线下宣讲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形式,邀请了深圳顺丰泰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国微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微点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市东方嘉盛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代表现场参与,实时在线观看人数超过13万人次。

此次宣讲会对前海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及高科技企业海外走出去合规风险识别进行了宣讲。一是介绍了前海政策精准服务平台“e企惠”,该平台包括产业惠、人才惠、用房惠三大功能,既为企业及时、精准推送各类扶持政策,也能让产业政策部门更加清晰地了解政策投放执行的效果,有利于政策部门和企业之间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机制,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二是围绕企业海外发展的走出去合规风险及防范,结合具体案例,对合规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详细阐释,对企业在对外投资中可能遇到的合规风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务讲解,帮助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冲击下的跨境投资与贸易业务,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近年来,深圳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商、共建、共享”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落实市委和市政府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等方面的部署,抓好对外投资合作机遇。截至到2019年底,深圳企业在境外14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038家企业和机构,海外员工超过10万人。目前,我市对外投资存量达到1450.83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累计签订合同额2024.87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689.65亿美元,均位列内地城市首位。尤其是疫情期间,我市“走出去”企业逐步完善常态化防疫机制,按国家要求,努力做到稳在当地,稳住人心。

在营商环境方面,深圳和前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借助“双区驱动”重大机遇,以开放度最高、自由度最广、引领性最强、创新力最佳、辐射力最优、联动性最好为行动指引,陆续推出了多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如在全国率先实现商事登记与商务备案的外商投资“一口受理”,实现外商投资企业设立1个工作日办结,全国最快;完成全面升级企业开办“一窗通”平台,实现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率先试点企业登记“秒批”,实行内资自然人有限责任公司无人工干预自动审批;在全国率先推出“深港通注册易”、“深澳通注册易”服务,实现前海港澳资企业注册零跑动;全国率先打造以政务服务事项为内容的网络视频课程——“前海e讲堂”;推出前海企业政策精准服务平台——“e企惠”。

在“走出去”方面,深圳和前海推出多项举措,服务企业海外发展。支持招商局集团在全球27个国家、68个港口布局港口网络,自贸区国际直航航线达169条。启动“一带一路”法治地图项目,建设“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国深圳”和“中国前海”船籍港获批设立,推动航运中心建设和航运要素加速聚集。落地实施合格境内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实现“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落户前海。

数据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最快、质量最高、效益最好的区域之一。2019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增加值增长12.3%;贡献税收525.11亿元,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增长10.3%;实际利用外资41.62亿美元,增长11%,占全市53.3%、全省20.5%、全国3.0%;按关区口径统计,进出口总额8721.91亿元,增长29.1%,对全省进出口贡献率12.2%;前海湾保税港区进出口总额1285.5亿元,增长48%,在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中位列第一。

下一步,前海将全面提升改革开放能级,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全面推进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建设,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不断深化拓展“前海模式”,勇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尖兵中的尖兵”。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张智伟 见习记者 吴徐美 通讯员 赖海敏 李堃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