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活力新城
江门日报 记者 胡晴晴 罗霈 刘淑君 李伟杰 文/图
2022-09-15 20:48

踔厉奋发跑出发展“加速度”

漫步在西江碧道延绵的江岸线,凉风徐来,舒适惬意,放眼望去,远处的滨江新区高楼林立、灯火通明,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待开发的土地;十年后,西江之畔具有现代化气息、动能十足且产城融合发展的滨水园林新城区加速建设,一条条大道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在变,道路在变,环境在变。

十年踔厉奋发,十年跨越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砥砺奋进,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38.2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31.73亿元。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从2012年的116.2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56.99亿元,年均增长7.6%。

奋进蓬江,续写华章!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蓬江区将乘着“双区”建设的东风,主动对接服务横琴、前海、南沙三个重大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江门主城区优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现代活力新城,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贡献蓬江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A 紧扣“3+2”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发力

工业立区,最重要的是夯实产业基础。作为江门市工业发源地,广东省老工业基地,蓬江区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因传统优势产业的支撑实现了高速发展。正是有赖于基础扎实的“产业圈”,如今,蓬江在江门市新的战略规划中强化担当和支撑作用,在激活传统产业活力的同时,积极谋划,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蓬江区坚持“强二优三”“实体为首”“项目为王”,紧扣“3+2”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发力,出台了《蓬江区推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开创经济工作发展新局面。

目前,全区形成了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三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摩托车及零配件、健康食品两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21年,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产值超639亿元,同比增长23.8%,并主动对接广佛、深莞及港澳等地区和行业协会、平台机构,成功引进高盛云谷、京东智能电商产业园等2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超209亿元。稻兴智能科技产业园、优异达智能装备生产基地等计划总投资超456亿元的69个项目动工或投产。

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根系庞大的蓬江“老牌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增资扩产,越发枝繁叶茂;不少“后起新秀”也在蓬江开疆拓土、“拼”下江山,探路“高精尖”。2021年以来,蓬江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00家,是“十二五”期末的9倍,先后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其中2022年新增3家全国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数量为全市最多。蓬江大力支持市场主体发展,形势良好,十年间,全区市场主体净增64360户,年均增长率12.65%,海信、大长江、海目星、美心食品、康师傅等“王牌军”在此集聚,广东盈通、广东盈骅、华龙膜材、道生科技、银狐医疗等行业“隐形冠军”不断涌现。

其中,作为健康食品产业的重要部分,蓬江主动抢抓风口之上的预制菜产业优势,推动侨都名菜“预制品化”,全面建设蓬江区预制菜产业园,形成“一园双核三区”的产业发展布局,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首批省级预制菜产业园),全力打造“侨都预制菜”品牌。其中,美心食品充分发挥侨资源优势,以粤菜为载体,致力打造一个多元化高端食品品质生活平台,成为江门乃至大湾区的预制菜“灯塔工厂”。

B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承载力

“只要不到20分钟就到家了,很方便。”家住新会的市民马淑桦在蓬江区白沙街道一家企业上班,“以前穿梭两地有点麻烦,现在我走江门大道,一路畅通。”马淑桦说。

时空在拉近,脚步变轻盈,十年交通发展的日新月异不仅让江门人的出行习惯不断改变,越来越清晰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也成为蓬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近十年来,蓬江一批批交通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孕育着发展的勃勃生机。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为蓬江区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翻开地图,蓬江全区“五纵五横两环两铁”的立体化城市脉络清晰可见,产城融合的“主动脉”、内外联通的“毛细血管”被进一步打通,南北大道和华丰路等道路建设加快启动;南沙港铁路棠下站客运功能加快开通,沈海高速、广中江高速、江肇高速、江门大道、滨江大道、广珠铁路四通八达,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深茂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轻轨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正加快推进,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已初步形成。蓬江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实现更快连通,主动连接广佛都市圈、深港澳经济圈,融入“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生活圈”,全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西翼的重要增长极。

交通承担着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近年来,蓬江区还着重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交通、教育、医疗、城市功能服务等问题入手,持续为百姓幸福做“加法”,着力把高质量发展红利持续不断转化为民生福祉。

教育方面,蓬江区近年来新增多所优质公办学校,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学在蓬江”品牌进一步擦亮;医疗配套方面,滨江新区优质医疗资源正在加速建设,推动港澳优质医疗机构发展,新三甲医院在滨江新区已动工建设,未来将为居民全方位提供优质医疗保障。

在商业氛围方面,随着汇悦城、万达广场、健威广场相继建成使用,近年来,北新区高档商业综合体不断集聚,各金融机构、商户争相落户,吸引广大消费者前来消费。同时,随着江门体育中心、园山湖公园等基础设施建成使用,滨江新区启动区雏形渐现,人气逐步集聚。

营商环境是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招商引资的“强磁场”、释放活力的“稳定器”,为营造更好更优营商环境,十年来,蓬江区致力实现政务服务无堵点,推动法人一门式行政服务改革荣获“中国十大民生决策”称号;提高服务效能,蓬江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可以实现1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只进一扇门”办理,321项高频事项网上办理,开办企业1个工作日办结,与大湾区城市989项事项“湾区通办”,该区行政服务中心被评为“广东省首届区县级政务服务标杆大厅”。

此外,为提高服务企业效能,蓬江区还设立“重大项目服务专班”,建立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绿色通道”,推广“交地即开工”;企业可以享受更低的创业成本,厂房平均月租金仅12—18元/平方米;加大暖企力度,全面梳理暖企安商清单,由各级领导干部主动上门,“点对点、一对一”“一链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难点堵点,切实为企业纾困解难;用好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和蓬江区“兜底办”窗口,充分发挥区经济数据管理平台作用,协调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切实帮助企业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订单减少、流动性不足等困难。

见证者说

蓬江区发改局副局长吕海滨:

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百姓生活不断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百姓生活不断改善。

在发改部门工作十多年,我感触良多,一是深刻感受到蓬江经济体量实现跨越式增长,蓬江区地区生产总值跨越800亿元关口,达到831.73亿元;二是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一方面是新区更繁华,北新区的高档商业氛围日益浓厚,滨江新区启动区雏形渐现,另一方面是旧城更有“味”,蓬江区打造的墟顶(启明里—南芬里)历史文化街区,在保留城市记忆的同时,打造了经济的新增长点。

“十四五”期间,蓬江区将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活力新城。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创新创业孵化器载体建设,包括推动珠西创谷科技园建设,同时支持和鼓励海信、大长江、顶益食品等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省科学院合作,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二是坚持制造业强区战略,重点推动“3+2”产业集群发展,紧盯产业招商引资,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全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三是积极融入“双区”建设。推进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建设,加快融入轨道上的大湾区,配合推进大湾区规则衔接,加强与湾区城市在产业、教育、科创等领域合作,与大湾区城市携手打造合作开放生活圈。四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中心城区特性,强化主城区担当,推进城乡融合协调建设,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增强人口及其他高端要素集聚能力。同时,持续巩固乡村振兴成果,大力发展预制菜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田园综合体,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推进蓬江—恩平协同合作发展,与恩平谋求产业合作,开展文化、旅游、教育等多领域合作交流,推动东西部区域协作发展。

典型案例

举全区之力推进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建设

园区是工业经济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今年以来,蓬江区举全区之力推进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蓬江片区(以下简称“蓬江片区”)建设。

蓬江片区总规划面积117平方公里,是江门主攻中欧合作,建设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的重要支撑。按照蓬江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该片区包含棠下、杜阮、荷塘三大板块,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产业基础雄厚,用地拓展空间潜力巨大,产城融合基础条件好,可为蓬江区未来15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空间载体。目前,蓬江片区建设正全力推进,已选定了与鹤山连片发展的34.34平方公里区域作为启动区,其中,6.29平方公里作为先行启动区,依托现有江沙示范园区,集中连片、开发条件成熟。

蓬江片区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势头迅猛,现有规上工业企业374家,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702亿元,吸引了海信、康师傅、天地壹号、海目星、帝晶光电、美心食品、华电福新能源等一批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智能家电、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三大新兴产业,优化发展摩托车及零配件、健康食品两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构建“3+2”产业体系。同时,蓬江片区还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食品)、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广东省四星级特色产业园(健康食品)、中国摩托车产业示范基地、中国五金卫浴生产基地等名片。

数读

十年间,蓬江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438.26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31.73亿元。人均GDP从2012年的60518元,增长到2021年的96657元。

蓬江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136.33亿元提升至318.15亿元。多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城市市辖区高质量发展100强。其中,2021年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为256.99亿元,约占全市的20%;外贸进出口总额500.6亿元,约占全市28%。

全区常住人口从72.67万人增长到86.57万人;2021年,蓬江区就业总量为33.6万人,占全市的25.34%,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

2016年以来,蓬江区招商引资成效卓著,共引进投资额超亿元项目78个,总投资达707.04亿元。

蓬江区市场主体十年净增64360户,年均增长率12.65%。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增至400家,是“十二五”期末的9倍。

架起基层党建“强支点”

撬动综合治理“整盘棋”

什么是基层治理的最理想状态?

“将矛盾化解在萌芽、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风险下降到最低。”蓬江区石冲社区党委书记吴卓锦向记者说。

最近几年,经历过台风突袭、疫情防控等“大战”考验,这位年轻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自信地说:“理想并不遥远,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这样的自信从何而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门市基层治理“强基固本”,今年更是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书记工程”高标准推进,全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标杆城市,形成了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的“侨都品牌。”

挂牌成立“蓬江·鹤山边界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全省首推“1+3”(即法院+社区+妇联+协会)家事协理员机制、全市率先成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江门市主城区,蓬江区以顶格标准、满格状态,架起基层党建“强支点”,撬动综合治理“整盘棋”,一步步建立健全“平战结合”智慧网格管理体系,不少“蓬江模式”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蓬江区基层党建的优势和活力逐步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和动力,一幅精管善治的“城市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1 以党建为支点 撬动“大综治”工作格局

“我有车,也熟悉城区路况。”9月2日下午3时,滴滴出行(江门)党支部党员司机小汪接到环市街道急需人手搬运防疫物资的通知后,立刻处理好手头上的订单,赶到街道物资运输调度处,送餐送菜送物资,助力保障城市需求。

在9月份的疫情防控中,网约车、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等刚刚成立的新业态群体党组织纷纷吹响“集结号”,接过“防疫订单”,成为助力疫情防控的又一支新力量。

蓬江是江门的中心城区,人口汇聚,商贸云集。如何以党建为支点,凝聚各方力量,撬动基层治理“大综治”工作格局,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时代命题,也是现实需要。

为抓紧抓实抓好“书记工程”,今年3月份,蓬江区以网格化为切入口,出台《蓬江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方案》,搭建“1+7”框架,“1”就是一个主方案,“7”就是配套的网格事项入格审查、闭环处理、网格员职责、积分管理等七项机制或清单,形成了基层治理的“施工图”。同时,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设立8个工作专班,实行“一周一报告一调度”,高效统筹各项任务落实。

上下联动“一盘棋”,严丝合缝“一张网”。

这是一张“科学的网”。以行政村、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等为单元,结合地段位置、人口规模、管理难易等因素,全区6个镇(街)132个村(社区)无缝覆盖划分为410个综合网格,构建起“6+132+410”体系。

该体系整合村(社区)党建、综治、民政、卫健等各类网格形成“一张网”,每个网格设唯一编码,全面开展“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采集行动,形成网格信息“一张表”,实现网格地理信息数字化,为实现智慧管理奠定基础。

这是一张“红色的网”。把支部建在网格上,410个网格全覆盖建立389个网格党组织,支部书记由村(社区)党组织成员担任,并兼任网格长;238个住宅小区全覆盖建立党组织,打造了4个江门市“红色物业”示范单位,引导党员网格员带头靠前联系服务群众。

2 以网格为原点 练就“精治理”超强本领

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做。放眼全区410个网格,网格员们如同一把把“梭子”,以所在网格为原点,每天穿梭于小区楼栋之间,在脚步的反复丈量、常态化的专业训练、大事小事的实践中,练就出“精治理”的超强本领:

刘鹏进,学历“闪耀”,英语熟练,成为丽苑社区最受欢迎的“万金油”;

冯子冠,妥妥的“IT男”,却跨界穿上网格员制服,用理工男“有逻辑又不失感性”的思维,成为社区的“调解能手”;

何宣萤,初来乍到一度被群众问到“口哑哑”,两个月不到就能把每项业务办理条件、流程环节弄清楚,熟练应答群众疑问。

他们都是蓬江区今年新招聘的专职网格员。其中,党员和预备党员占比约13%,本科及以上学历、蓬江本地户籍的人数均过半,整体年纪轻、学历高、属地化程度高,在入职短短几个月内,工作能力都迈上了新台阶。这与蓬江区日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密不可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要善于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方法、精细的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骨干队伍,正是实现高水平基层治理关键之“器”。当前,蓬江区不断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建立“网格长+专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兼职网格员”体系。

“要想方设法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让专职网格员在蓬江有奔头!”今年8月底,蓬江区委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会议,区委书记劳茂昌专门提出,要重视专职网格员的职业发展前景。目前,蓬江区已经建立了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体系,制定了20级薪酬保障标准,构建选聘、培训、考核、激励、退出等全链条管理机制,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规范化、专业化。

在装备配备上,蓬江区按照“一格两员两车两套随车用具,一专职网格员一服务包二套服饰”标准,采购网格车辆820辆、网格员制服1640套、随车用具820套、网格头盔820个、网格员服务包820套,助力打造专业化专职网格员队伍。

在兼职网格员队伍里,既有近300名退休干部职工组成的基层治理银龄志愿服务队,也有数千名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及其家属、退役军人、两新组织、各类志愿者等,各方力量深度参与。

网格员引导群众完成核酸采样。

一名合格的网格员,不仅要看起来专业,更要有拿得出手的“真本领”。为此,蓬江区建立“12456”网格员培训体系,围绕一支导师队伍、两套业务教材、四项培训内容、五大工作职责、六类应用场景,以“一周一集训,一月一分享,一季一授课”推动培训常态化,累计培训近2万人次,实现培训全覆盖。

3 以人民为中心 提升“一张网”智治能力

有感于网格员及医护人员贴心的上门接种服务,今年5月7日,市民陈伯冒大雨到盛华社区送来“热诚服务,为民解困”锦旗;

发挥大党委作用为听障女孩筹得6万元爱心善款,7月29日,辖区居民胡艳雁为华东社区送上“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锦旗;

接到求助电话,专业网格员黎永富、吕嘉兴第一时间上门救助摔倒老人,8月15日,市民陈女士为甘棠社区送上“尽职尽责抗疫情 热情周到暖民心”锦旗;

最近半年来,蓬江区各社区陆续收到锦旗、感谢信等“温暖反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平时,网格员上街串巷、走家入户开展日常巡查、信息收集、入格事项办理、志愿服务等工作,把问题矛盾化解在一线。遇到重大事件、突发事件,网格员迅速赶赴现场处置,支援职能部门、镇街开展工作,实现联防联控、共建共治。

“平战”一键转化背后,其实是蓬江区“一张网”智治格局下,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的反映。

“一网融合”更有力。发挥基层治理“雪亮工程”“千里眼”的优势,升级融合江门应急单兵可视化视频调度系统和中国电信天翼云眼系统,实现指挥中心与疫情防控现场的实时连线,及时全面掌握风险区、采样点、各个网格的基本情况,为人员调度、物资调配提供决策参考。深入开展数据共享交换,目前已整理汇集涵盖实有楼栋、低收低保信息、就业数据等18项资源目录64万多条政务数据至区政务大数据平台。

“一网受理”更便民。蓬江区构建“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网络化工作体系,高标准建设信访超市,全口径一站式收集解决群众诉求。推动“粤平安”平台终端向群众延伸,全方位接收解决群众诉求。自去年10月系统运行使用以来,受理群众诉求事项15000多宗,办结14800多宗,办结率98.6%。推进“平安通”扩面提质,构建全天候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以居家安全为核心的应急救援“一键通”安全保障服务,累计服务特殊人群7500多人,协助长者及其家属化解紧急危机850宗,提供情感慰藉、生活资源对接等服务近45万人次。

“一网通办”更高效。积极拓展“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等多种“不见面”办理模式,实现1156项政务服务一窗通办、全区通办,12个部门323项高频事项全流程网上办,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用好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实施“导师制”培训模式,编制高频执法事项指南,镇(街)办案数量居全市第一。

在杜阮镇开展“智慧云远程办理服务”试点,创新推广“家门口办事,零接触服务”模式,266项镇级政务事项可实现“面对面”“手把手”服务,今年6月已逐步推广至各镇(街)及环五邑华侨广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

见证者说

蓬江区人大代表、石冲社区党委书记吴卓锦:

网格员每天都发挥着大作用

作为蓬江区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基层治理是我最关注的事情。党的十八大以来,蓬江区积极探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先后集中资源在构建“党建+N全科网格”社会综合治理体系、“头雁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全面探索,让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全面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网格化建设进行了有力铺垫。

实施网格化管理以来,石冲社区依托网格化治理体系,将社区分为4个网格,组织137名社区“两委”干部、机关干部、居民代表、物业管理人员、志愿者等入格担任网格员,服务社区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在石冲社区小小网格中,网格员每天都发挥着大作用。

今年8月份,石冲社区第二网格某小区居民楼起火,对楼上楼下邻里关系造成了影响,网格员提前介入,网格里面的律师事务所给出专业意见,最终双方成功达成和解,涉及调解金额3.5万元,居民的财产得到了保障,邻里关系也没有破裂。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如网格员主动增设免费自助打印机,方便学生打印课堂作业;开通民意传声筒,及时收集群众诉求;等等。基层网格精细化管理,让社区许多居民服务实现了前移、让许多矛盾化解在网格中,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格。

典型案例

“白沙经验”登上“长安评论”

小事不出社区 大事不出街道

今年4月份,白沙街道“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经验登上央媒“长安评论”(中央政法委主管的杂志《长安》的微信公众号),获得广泛关注。

“白沙经验”何以“出圈”?“长安评论”认为,该街道打造的党建引领“一站式”基层矛盾多元解纷平台(信访超市),集合诉求服务、矛盾调处、法律服务、心理服务、帮扶救助等系列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切实提升服务群众水平。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坚持党建引领,实行领导带班轮值、新任领导干部到服务站接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进驻等制度,推动党员干部直联群众常态化,打造基层治理共同体。例如,组建1389人的多元解纷人才库,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化处理信访诉求。以社区网格为基础整合志愿楼长、党员义工等基层治理力量,组建一支逾700人的平安员队伍。

其二,打造实体治理平台,进一步集成优化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资源,方便群众“就近提诉求,只需提一次,最多跑一地”。包括建成1个街道信访超市服务站,在群众家门口建成42个社区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点,建成区、街道、社区、平安员四级群众信访诉求综合服务体系。

其三,实行全过程闭环处置,通过发令、接单、处置、反馈、考核等,确保事事有回音、事事有落实。例如,实行清单化管理,根据事项的轻重缓急和涉及领域、人数、金额等,进行分级分类处置,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全面掌握矛盾纠纷事项的处理进度、处理质量;平安员主动作为,对无法现场解决的事项,一站式受理后主动链接资源“外送”到群众家门口,既当调解员又做服务员,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

数读

“一盘棋”:搭建“1+7”框架,设立8个工作专班。

“一张网”:全区6个镇(街)、132个村(社区)划分为410个综合网格。

“一支队伍”:现有网格长410名,专职网格员909名,专业网格员713名,兼职网格员7300多名。

“一张图”:形成“上报—处置—办结—反馈—归档”的“五步闭环管理”模式。

“一套机制”:整合推送约135万条基础数据到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系统;各级“信访超市”累计提供调解服务2710批4775人次,完成“发令”49次、完成“外送服务”363件次。

(原标题《奋进蓬江 续写华章》)

编辑 采访-黄泽霖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特区报-连博
(作者:记者 胡晴晴 罗霈 刘淑君 李伟杰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