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研团队揭示不同变种新冠病毒交叉中和及保护能力图谱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2022-08-31 17:52

近期,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刘洋课题组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部史佩勇课题组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使用多个变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嵌合病毒免疫仓鼠动物模型,全面评估了不同变种病毒诱导动物产生抗血清的中和能力,验证了免疫后的仓鼠面对不同变种的抗病毒能力,为人群新冠疫苗后续接种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据了解,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2019年底流行至今,目前已造成6亿人次感染和超过648万人死亡,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新冠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缺乏足够的复制纠错手段,非常容易发生突变。在新冠病毒的流行过程中,各种变种新冠病毒层出不穷。迄今为止,有5种变种新冠病毒被WHO认定为值得关注的种类,包括Alpha(阿尔法)毒株,2020年9月最早发现于英国;Beta(贝塔)毒株,2020年9月最早发现于南非;Gamma(伽马)毒株,2020年11月最早发现于巴西;Delta(德尔塔)毒株,2020年10月最早发现于印度;Omicron(奥密克戎)毒株,2021年11月,最早出现于南非。同一时间内,世界各地不同区域存在不同变种新冠病毒流行。感染过不同变种新冠病毒的人群,由于旅行等原因,会在不同地域遭遇到异种新冠病毒的攻击。解析不同变种新冠病毒感染后,对同种/异种新冠病毒感染交叉中和及保护能力的强弱,对人群疫苗接种策略的选择和新冠防控策略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人员使用仓鼠作为研究抗血清中和交叉保护效果的动物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仓鼠在接种不同变异毒株后体重下降趋势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感染Alpha+E484K突变的病毒造成最严重的体重下降。对不同组仓鼠的临床症状的观察结果也和体重下降的趋势非常吻合(图a,b)。

病毒接种后仓鼠的体重变化和临床症状。图源论文

结果表明,当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在2周左右就能对同种病毒的再次感染有着较强的保护,而需要1-2个月时间才能建立针对异种病毒稳定高效的保护。比较特别的是,被Alpha+E484K嵌合病毒感染的仓鼠在早期(14天)就具有相当高效的中和能力,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增强。在之前的实验中,观察到了该嵌合病毒感染仓鼠后,仓鼠的体重下降和临床症状最为严重,可能是由于更加烈性的感染使得仓鼠更快的产生高中和能力的抗血清。

不同变种新冠病毒免疫仓鼠后的抗血清交叉中和能力比较。图源论文

研究团队表示,虽然现在绝大多数的变种新冠毒株已经销声匿迹,Omicron毒株成为占绝对地位的新冠流行毒株,但在全球各地依然有着大量被不同新冠变异毒株感染过的人群。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USA-WA1/2020的病毒骨架,携带不同变种病毒的刺突蛋白,使用仓鼠动物模型,系统性评估了不同变种病毒免疫后产生的抗血清对同种/异种病毒的交叉中和及保护效果。除去一些小的不足,这项研究系统的在仓鼠模型上揭示了不同变种新冠病毒之间的交叉中和及保护的效果,为新冠疫苗的研发和改进提供了重要信息,并为不同变种新冠病毒感染人群后续的疫苗接种策略和不同地域的新冠防控策略的选择提供依据。

(原标题《深圳科研团队揭示不同变种新冠病毒交叉中和及保护能力图谱》)

见习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韩绍俊 审核 李怡天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闻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