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宝宝被成功摘掉面部巨大肿物,手术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林伟吟 刘文琴
2017-09-12 20:21
摘要

在血管吻好后,针刺皮瓣可见鲜红色血液流出,皮瓣重建初步获得成功,为避免患儿头部晃动引起血管撕裂或者曲折,造成皮瓣移植失败,小悦悦术后被送往PICU进一步治疗。

日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完成一例2岁患者左上颌巨大肿物切除联合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高难度病例。根据国内外文献的初步检索,尚未见2岁儿童实施该类手术并成功进行皮瓣修复的报道,无成熟经验可借鉴,由此可见该项手术的难度之大。

这位2岁的患者名叫小悦悦,本该无忧无虑享受童年时光的她,却在大半年前“宅”在家中,不再与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原来,小悦悦的朋友们都躲着她,不但不愿意跟她一块玩耍,还在私下底议论说小悦悦得了怪病,是会被传染的!

早在一年前,小悦悦的左侧面部就开始肿胀,家人还以为是要出牙了,所以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未曾料想,这肿胀逐渐变大,小悦悦的父母也开始着急了,带着小悦悦四处寻医,而小悦悦的病情始终无法得到确诊。这一年以来,肿物逐渐占据了小悦悦的整个左面部,从口腔突了出来,左眼都已经被挤成一条缝了!这不仅仅只是面部美观的问题,就连日常进食都无法正常进行。

心急如焚的父母带着小悦悦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接诊医生经过初步检查,认为肿瘤来源于颌骨组织的可能性大。一般来说,发生在这个部位的儿童肿瘤恶性的可能性几率较大,但这需要病理化验的支持。遂决定将小悦悦收入院内,进一步完善检查,等待确诊。

对成年人而言,取一点病变组织来化验并非难事,但对一个仅2岁的小孩来说,这就成了大问题。由于小悦悦在此之前经常往返医院,对身着白大褂的医生早已心生恐惧,别说检查,就连看见穿白衣的人也会哭上一阵。情急之下,医生决定,只能采用全麻来取病变组织。就在取得家属同意之后,一切准备就绪之时,小悦悦突发感冒并发肺炎,手术就只能被迫取消,暂时先治疗肺炎。大约经过20天的治疗,小悦悦的肺炎康复,一回到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医生立即为小悦悦安排了病理活检手术,并请病理科加急阅片,出报告。幸而,病理报告很快就出来了:小悦悦得的是青少年/活跃性骨化纤维瘤,是良性肿瘤!

尽管对小悦悦而言,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逃脱了致命性的危害。然而,巨大的肿瘤占据了小悦悦左面部,除了手术切除,目前并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对于一个2岁儿童来说,怎样做手术才是最优化呢?经过反复讨论,医生们一致认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缺损的最好方式。根据讨论结果,将切除肿瘤后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缺损的方案告知家属,尽管对实施大手术有些担心,但是小悦悦父母决定相信医生。

据医生介绍,不同于成年人的是,在幼儿手术过程中,有以下四个方面是手术难点。

一是上颌骨区域血供十分丰富,操作不当,出血过多,易危及生命;

二是幼儿术区可操作空间狭小,尤其在肿瘤后部,与颈动脉毗邻,稍有不慎,则引起大出血风险;

三是肿瘤需精准切除又不损伤正常组织;四是为修复重建创造有力条件。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和术前充足的准备,张彬教授成功为小悦悦完整切除大小约8x9cm肿瘤,出血量仅50ml。

同时,在皮瓣修复方面,也存在三个手术难点。

一是皮瓣在制取时要大小适中,过小影响面形,过大影响口腔进食及气道通畅;

二是血管吻合端紧邻下颌骨下缘,可操作空间有限,且幼儿血管较细小,动脉薄软,增加吻合难度;

三是幼儿大腿长度有限,皮瓣的设计尽可能预留长的血管可供吻合。为此,张大明博士也克服了上述困难,修复重建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在血管吻好后,针刺皮瓣可见鲜红色血液流出,皮瓣重建初步获得成功,为避免患儿头部晃动引起血管撕裂或者曲折,造成皮瓣移植失败,小悦悦术后被送往PICU进一步治疗。在PICU, 手术当晚她便出现了高热,经查,肺炎又复发了,而且较上一次严重得多。

在接下来的几天,高烧持续不退。好在术后第3天,口内皮瓣开始明显红润。这说明,皮瓣成活达到了初步稳定,但肺炎症状仍没见明显好转。经过两个星期的不懈努力,终于,肺炎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体温也慢慢恢复到正常。此时的皮瓣已与面部组织完全愈合,面部外形也得以恢复。小悦悦从PICU转回口腔颌面外科普通病房,在观察治疗平稳后康复出院。

编辑 王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通讯员 林伟吟 刘文琴)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