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佛山市南海区发布信息称,探索建立地券、房券以及绿券的“三券”制度,以满足低效零散建设用地腾退、产业用地集聚提升及生态用地精细修复需求,提供连片产业用地,推进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南海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迈上新台阶。
南海在全省首推“三券”制度,有望成为破解土地碎片化问题最灵活的工具。/佛山日报记者刘浩斌摄
地券实质是一种指标凭证,主要解决用地空间腾挪问题。该券是指在国土空间规划引领下,运用相关土地管理政策,土地权利人自愿将其低效、闲置、废弃的建设用地腾退并复垦为农用地后形成的指标凭证,包含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规模、耕地数量指标和水田指标。
地券允许镇街内自用、区内镇街协商转让及区内公开交易,设定公开交易最低保护价,建设用地指标30万元/亩,建设用地规模20万元/亩,耕地数量指标10万元/亩,水田指标30万元/亩。为配合政策实施,区内还将整合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建立“指标池”,用于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地券周转指标先行建设项目。
房券则用于解决权益痛点,使村(居)集体经济组织获得可持续稳定收益的权利凭证。既是在实施物业拆除、土地复垦复绿工作后向村(居)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实施主体提供的未来特定时间内兑现产业保障房的权利凭证,也是村(居)集体经济组织兑现过渡期租金收益的权利凭证。
在产业用地集聚提升过程中开展产业用地腾退时,可结合村(居)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或国有划拨留用地以及地上房屋现有租金收益、实施成本以及可奖励情况灵活使用房券。
绿券不仅是一种指标凭证,也是一种奖励凭证。针对低效建设用地不适宜复垦为连片农用地,但可复绿的,可通过实施复绿获得奖励指标。复绿后符合城市绿地发展或具有一定生态价值,验收后可按照一定比例获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即绿券。
此次创设的“三券”制度,将纳入计划出台的近33份重磅政策中,逐步建立完善由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方案+三券核心制度+四类配套政策组成的“1+3+4”政策体系。
在南海土地开发强度与日俱增的当下,通过实行地券,腾退复垦形成指标,保证原有的土地权属不变,再集中建设,有助于破解南海区土地利用碎片化问题,逐步实现国土空间腾挪和土地集中归并,构建城乡空间集聚新格局,为建设广东省城乡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夯实基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