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河共建 圳在帮扶 | 驻镇帮扶这一年:我们还在河源,我们一直在河源​!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桑晓
2022-07-29 18:36
摘要

这一年,深圳市主要领导先后到河源乡村振兴一线深入调研。在总指挥刘渤的带领下,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更是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走,用脚步丈量我们帮扶的这片土地,用心谋划最合适的振兴蓝图。

2021年7月22日,深圳新一轮帮扶河源队伍进驻。这一年,是数十年如一日倾心帮扶中的一年;这一年,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我们开启了驻镇帮镇扶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这一年,疫情防控、防洪抢险、乡村振兴…… 每一步,我们都在一起,我们还在河源,我们继续……为河源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深圳力量。

这一年,深圳市主要领导先后到河源乡村振兴一线深入调研。在总指挥刘渤的带领下,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下称深河指挥部)更是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走,用脚步丈量我们帮扶的这片土地,用心谋划最合适的振兴蓝图。

今年7月20日,刘渤一行在连平县元善镇大埠村调研总投资达2.5亿元的登巴玻璃水工厂项目。

去年7月29日,在新一轮对口帮扶授旗仪式上,228名驻镇帮扶干部庄严宣誓,将接续奋斗,助力河源乡村振兴。

这一年,我们有243名帮扶干部,分别派驻在深河指挥部、5个驻县帮扶工作组和44个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其中,228名驻镇帮镇扶村干部中,优中选优向80个重点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并组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临时)党支部44个。

去年8月26日,广东省乡村振兴深圳对口帮扶东源工作组举行揭牌仪式。

这一年,深圳投入帮扶河源的乡村振兴资金共14.28亿元,其中深圳市级资金13亿元,区级财政资金0.68亿元,帮扶单位筹措资金0.46亿元,社会帮扶资金0.14亿元。我们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助力河源乡村振兴,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持续优化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和帮扶机制,重点对河源44个乡镇防止返贫监测对象250户1073人动态跟踪,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继续推动提升河源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命脉。

驻和平县长塘镇帮扶工作队推动长塘镇猕猴桃种植大户联合成立河源市圳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和猕猴桃产业互助联盟,并组织农业专家指导种植户技术提升,进一步建立完善长塘镇猕猴桃产业链服务。

我们因地制宜帮扶河源发展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运销、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形成源城蔬菜、东源板栗和茶叶、和平猕猴桃和腐竹、连平鹰嘴桃、龙川油茶、紫金茶叶等一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深圳对口帮扶河源44个镇建有“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32个。65个村入选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5个镇入选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

2022年初,深圳市驻隆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通过多方渠道,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帮助村民销售生姜,帮助长沙村及周边村民销售生姜1.6万余斤,帮助沙心村村民销售生姜600余斤。

继续通过资金、政策支持等方式培育“深河e家”、“福和直通车”等销售平台,推动更多河源地区特色农产品进机关、进高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商超、进电商。推动河源8种帮扶产品入选深圳对口地区好产品100强,54种帮扶产品入围了“深圳对口地区消费帮扶好产品”名单,2021年帮扶河源农产品销售总额超6亿元。进一步促进消费帮扶。

因应佗城千年文化底蕴,努力打造文旅小镇,如图是去年11月在驻佗城镇帮扶工作队的推动下,深河研究院研学旅行基地正式落户佗城东瑶村。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镇域产业。充分挖掘河源红色、客家、绿色等文化优势。提炼“红色”基因,支持全国唯一以苏区命名的乡镇——紫金县苏区镇创建红色文化小镇,向龙华区申请900万元专项帮扶启动资金,用于做好红色苏区规划设计、党史梳理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龙川县佗城镇聚焦文化传承,利用千年古镇历史文化积淀,打造独特的文旅小镇;东源县灯塔镇聚焦产销对接,建设太二酸菜鱼供应基地;推动连平县百香鸡定向销售、综合光伏生态渔业养殖、蝴蝶谷生态旅游建设、深圳华之源高山茶油深加工、登巴-连平玻璃水工厂等多元开发项目;推动福和彭寨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动员五家企业入驻,流转土地0.3万亩,预年产值约8000万元,带动周边就业约300个岗位。

今年5月26日,深圳人才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幸辉率部分领导班子及全体党员到河源市东源县蓝口镇调研。深圳人才集团乡村振兴研学实践基地(牛背脊村)揭牌。

推动提升民生福祉,仍是驻镇帮扶的头等大事

深圳光彩事业促进会向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捐赠助学助困基金。

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完成了“诗画田园”示范带(覆盖顺天镇5个村居,总长15.3公里)基础建设,顺天田园综合体、漳溪畲族乡特色村寨、梨园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成效显著。充分利用全省唯一少数民族畲族乡的独特优势,重点打造下蓝村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共投入1000万元帮扶资金,助力漳溪畲族乡完善民生、交通、教育、基础建设等方面。

积极动员组团单位和社会爱心力量,提升镇村公共服务能力。龙川县龙母镇工作队支持40余万元,建设龙母镇滨江生态临时停车场,并积极募捐帮扶资金230万元,拟援建龙母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鹤市镇工作队募集资金32万元,帮扶鹤市小学跑道硬底化;老隆镇工作队募集资金80余万元,帮扶修缮涧洞小学教学楼。

去年7月始,深圳派出60名优秀老师支教河源,图为龙华选派支教团队派往河源紫金。

这一年,我们继续支医支教,60名深圳优秀老师奔赴河源5县40所中小学支教,以深圳标准带动河源教育振兴。更开创龙华紫金实验学校、紫金中学等学校“委托办学”新模式。将紫金中学590万元智慧图书馆项目列入2022年度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专项资金项目计划。南山区拟拨付850万元助力连平县建设“三个课堂”项目。

深河人民医院建成开业,河源有了第二家三甲医院。我们更帮扶河源组建“远程心电联盟”,据此,河源市人民医院及下属44家基层机构可联共享心血管内科诊断,乡镇居民也可实现在家门口看名医的目标。

南山区参与援建的连平县人民医院新院。

去年9月,来自深圳的组团式医疗帮扶团队在龙川开展义诊。

来自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专家在和平县人民医院协助做好医护培训。

乡村振兴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龙川县佗城镇22岁的小伙子刘云琳,在深圳派驻佗城帮扶工作队的协助下,得到深圳市中医院派出的医疗帮扶队的有效治疗,从此开始了新的人生。

党建引领助推帮扶工作提质增效

这一年,我们坚持将党建工作作为根本性建设。召开市县镇三级联席会议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座谈会,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由工作队队长担任支部书记,推动临时党支部与镇党委、深圳组团单位及其他镇驻镇工作队开展党建共建活动,进一步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这一年,我们启动了“深心向党·振兴有我”党建活动,在5个深圳对口帮扶驻县工作组和44个深圳驻镇帮扶工作队、以及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支医支教”队伍中遴选一批示范先锋,通过培育一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撬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全面开花,以基层党建全面引领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建章立制,把构建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针对性制定“5211”文件:印发五个意见《关于做好对口帮扶河源驻镇帮镇扶村开局工作助力河源乡村振兴的若干意见》《关于协助河源做好乡村振兴规划的若干意见》《关于助力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若干意见》《关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关于助推河源大力实施消费帮扶的若干意见》,修订两个办法《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河源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行政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出台一个方案《关于帮扶河源市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工作方案》,整理一个汇编《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文件汇编》。

我们锻造了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今年5月19日,深圳对口帮扶河源2022年度市县镇联席会议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会在东源县义合镇下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

去年10月18日,2021年河源市重点村第一书记第一期培训班在灯塔盆地乡村振兴学院正式开班。

召开深圳对口帮扶驻镇帮扶工作座谈会,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等活动,不定期组织帮扶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乡村振兴政策、专项资金管理规定等文件,深刻领会精神要义切实做好贯彻落实。

开展2021年河源市重点村第一书记培训班,河源市重点村第一书记,深圳选派驻县工作组组长、驻镇工作队队长等238人参加培训。和平县举办乡村振兴工作业务培训会,为45名驻镇工作队长和队员专题授课和解读业务规程。连平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培养工程和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这一年,无论疫情防控,还是防汛救灾,我们都冲在第一线。

与镇村党委密切联动,24小时轮值,深入重点村排查隐患、转移群众、抢修道路,全方位防守,我们尽深圳所能,供河源所需,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为河源平安值守。

今年6月10日,驻紫金县九和镇帮扶工作队在南村参加抗洪救灾工作会议。

今年5月11日凌晨,驻紫金县中坝镇帮扶工作队到袁田村了解防汛情况并协助镇村干部转移有滑坡隐患的家庭。

(图片均由深河指挥部提供)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特区报-桂桐,编辑-李怡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海峰 通讯员 桑晓)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