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国并不会在“减排”上停步,而且像深圳这样的低碳先行城市,仍将大有可为。9月7日,在第五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展开主论坛高端对话,为“低碳发展”点赞。
中国坚定促进《巴黎协定》实现
“在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之后,不会影响《巴黎协定》实施的前景。”国务院原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前理事长石定寰分析,《巴黎协定》的产生是世界各国共同做出的决定,既经历了谨慎的科学研究,也经过各国的政策研究,是有基础的全球共识。
他表示,在这样一个共识面前,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发达国家包括欧洲各国,以及众多的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为实施本国可持续发展而积极推进《巴黎协定》的实现。“中国已经明确宣布,将坚定不移的促进协议的实现。同时即使在美国国内,也是有很多不同声音的。” 石定寰表示。
意大利环境部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能源事务司司长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也认为,事实上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只是一个意图而已,还没有正式开始退出程序,这个程序需要3年多时间。如果特朗普下一届不能连任美国总统,就不可能完成这样的程序。
他还表示,“我相信中国会和欧盟、印度等国一起继续引领这个进程。美国将来还有可能会回来,大家一起参与推进协议的进程之中。”
低碳先行城市成发展标杆
包括深圳在内的低碳先行城市,将在世界“减排”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圳市原副市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唐杰介绍,5年国家发改委开始低碳试点城市,40多个试点城市中有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城市,有重工业城市,也有深圳这样的轻型产业结构城市,各个城市有不同的特点。“五年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低碳试点城市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唐杰说
曾担任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评委的唐杰清晰回忆,C40最早发起的时候是全球40个发达国家城市,而深圳成为中国加入该组织的第一座城市。到目前为止,C40的组织成员已有近百座城市,深圳之后有上海、北京、广州、武汉、太原加入,而且每年都有中国城市获奖。
深圳最早推广新能源汽车,被与会专家推为从制造,到智造,再到创造的典范。唐杰介绍,去年太原在一年之内出租车全部采用了比亚迪的E6,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全部采用新能源出租车的城市;最近比亚迪又在银川试运行“云轨”,把传统的地铁的高架轨道变成轻型电池的轨道运输,两天之内有17万人乘坐。
“对于深圳而言,它能够不断的转型,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寻找更高的边际收益,寻找更好机会的过程。这样一个转型我想还会再持续。”唐杰说。
如何拥抱低碳未来
低碳转型如何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有机结合,也引起专家们热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认为,首先是观念要转变,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等收入国家,要进行系统的转型,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
其次要考虑怎么设定目标,必须要对未来的情景有更大胆的假设和小心的求证;第三要规划路径怎么走,时间表、路线图,包括优先领域,一步一步来,不能所有都做;第四是制度,资源最优使用要靠制度和法制,这是生态文明建设把制度放到这么重要的地位的原因;第五是创新,创新需要全面的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也包括社会和经济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拥抱未来、创造未来;最后必须要建立一套比较好的治理结构,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要建立一套新的,包括未来元素的治理结构。
对于未来的低碳设计,欧洲环境基金会理事长贝恩特•达勒曼从欧洲节能出租车、自行车系统等先进经验出发,为中国城市公交系统提出建议和规划。
法国布列塔尼大区生态产业集群主席罗伯特•贾斯汀展望未来城市:“未来的城市一定是非常和谐的生存状态,我们不可能沿用17世纪、18世纪至今对城市的定义,未来的城市一定要和人类的和谐发展结合,未来的城市模式当中,所有的生产型工业一定要做出相应的改变。”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