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作品“南国明珠”。
14日起,文博会迎来了一连三天的公众开放日。每年的文博会上,工艺美术馆的众多“稀世珍宝”都让市民流连忘返。可是,15000平方米的展馆,成千上万的宝贝,该从何看起?记者采访了工艺美术馆新闻发言人、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喻连生,为观众“指点迷津”。
喻连生介绍,今年的工艺美术馆荟萃了全国31个省市区及港台近300家参展商的数万种工艺美术精品参展,包括大师作品联展、专题展团、当代工艺品、民间工艺品、红木艺术及雕塑、珠宝玉器、工艺陶瓷、刺绣8个展区。
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展出102名大师10大品类的172件作品。在“百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中,主办方还邀请了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四川蜀绣大师郝淑萍、北京雕漆大师殷秀云、大连贝雕大师金阿山、河北内画大师付国顺,亲临现场做技艺展示。
6000根孔雀毛制成明代衮服
王建江等5位苏州王氏缂丝艺人花了3年时间,用去彩色丝线6斤、孔雀毛6000多根、10万米日本进口金线,织出了279个卍字、256个寿字,301只蝙蝠,271个如意,完成了这件参展品——以12团龙为主体的明代万历黄缂丝十二章如意衮服(复制)。
按万历《大明会典》所记,明朝皇帝冠服制度中,以衮冕服等级最高,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以及正旦、冬至、圣节、册拜时服用的礼服。
古法再造金刚坛城
一尊可以开启和闭合的八瓣莲花大威德金刚坛城,让人称奇。该坛城采用古法工艺铸造,鎏金、錾刻,共有大小完整佛像19尊、浮雕动物和人物数以10计、花草缠枝繁复无比,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童永全和他的涌泉制艺工作室联手复制。
童永全告诉记者,该作品原作制于14世纪明朝永乐年间,是当时宫廷造像的最高境界。“我们从2000年开始着手,从查找资料、建立模型,到完成中轴、盖子、缠枝莲花卉和部分莲花瓣的制作,再到完成复制历时近15年。”
漆器屏风《明宫乐韵动长安》
山西平遥推光漆器泰斗薛生金的大型漆器屏风《明宫乐韵动长安》,长5.1米,高3.1米,历时半年完成。通过对一群翩翩起舞的乐女、舞女的描绘重现丝绸之路的辉煌。
喻连生说,该屏风用上好硬柞木做胎,用天然大漆通体擦拭上百遍。
108斤巨大田黄冻石亮相
除了巧夺天工的大师作品外,工艺美术馆还有不少别的宝贝。比如重达108斤的昌化田黄原石“黄中皇”,光凭重量都称得上“镇馆之宝”。它出坑于1999年浙江昌化岩山老矿山下游,580米两溪之间,俗名称“昌化田黄冻石”,目前市值13亿。
喻连生介绍,昌化田黄产于浙江省临安市浙西大峡谷,因矿区旧属昌化县辖区故称昌化田黄石。这块“黄中皇”无须雕琢,天然奇特,形似元宝,甚为难得,可谓稀世珍品。
编辑 白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