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和金融合作又有新模式!看看到底怎么玩

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吴菁梅
2017-09-05 12:07
摘要

吴福庆说,艺术品与金融创新接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撬动三大资源:一是激发艺术家创作的积极性,撬动“沉睡”多年的艺术品市场。

记者9月5日获悉,由深圳至正文博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联合主办,深圳至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深圳至正艺术博物馆共同承办的“艺术品与金融创新接轨启动仪式暨当代名家精品拍卖会”将于9月10日在深圳罗湖京基100大厦举行。

据深圳至正文博集团董事长吴福庆介绍,所谓“艺术品与金融创新接轨”,即指艺术品拍卖后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变现。他表示,至正文博集团深圳至正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在传统拍卖模式上大胆创新,与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合作共同打造广东至正群珍荟萃艺术品交易平台,构建了“艺术品线上线下同步拍卖窗口”。在此基础上,此次至正文博集团与金融机构合作,再次全方位探索艺术品拍卖与金融嫁接新的途径。

“这个想法其实经过了近3年的努力。如今,我们已成功建立起一整套直接、透明、安全有效的模式和方法,从某个层面上可以说是开创了艺术品贷款融资的历史。”吴福庆说,艺术品与金融创新接轨,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直接撬动三大资源:一是激发艺术家创作的积极性,撬动“沉睡”多年的艺术品市场。二是为金融业探寻新路径,直接拓展艺术品金融化新业态。三是为中国乃至世界收藏界指明方向,活跃艺术品投资市场。同时,也为中国文化艺术的弘扬和传承走向国际构建了稳固的平台和桥梁。“长期以来,庞大的艺术家群体一直缺乏一个较好的生存和创作环境。艺术品与金融全面对接,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艺术家的双手’,让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艺术品创作,而将宣传弘扬和推广交流的任务交给中间机构来完成。”

据了解,艺术品贷款融资对于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一重大“利好”,但往往也伴随着风险和挑战。为此,深圳至正文博集团与金融机构经过严谨、审慎的研究与分析,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的方式方法,并充分整合国内外资本市场、艺术领域和文博专家等多方资源,提供艺术品保真保质服务措施,将最大限度控制风险因素。经过专家团队的评估鉴定,在拍卖交易和贷款流程上都制定有详细的规程,避免恶意炒作。经深圳至正国际拍卖公司拍卖的、有拍卖记录的艺术品即可凭相关资料与金融机构对接,享受拍品成交价60%的贷款变现,并予以利息优惠。

据悉,9月10日还将同期举行“当代名家精品拍卖会”,拍卖中国当代新安画派领军人物宰贤文的30幅国画精品。拍卖会结束后,买受人可当场与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和中国民生银行深圳分行的工作人员签订艺术品抵押贷款预约书。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吴菁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