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十一”又有哪些新“玩法”?有哪些“坑”要避?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世伟
2022-10-28 20:12

预售时间缩短、活动时间提前、购物车数量扩充……今年“双十一”,电商平台推出新“玩法”,消费者热情高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双十一”购物节仍存在一些套路,消费者不得不防。

记者梳理各大电商平台发现,相比于往年“双十一”复杂的拉人头玩法、红包玩法,今年“双十一”玩法更加清晰简单,平台选择直接公布满减规则、发放红包优惠券。“以前要等到零点才能开抢,而且还要组战队叠猫猫,定金膨胀、盖楼返现,想捡点便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成本。”网友徐小姐告诉记者,今年“双十一”,无论是“预售付定金”阶段,还是“现货售卖”阶段,都提前到了晚上八点开始,也没有了以往奥数一般的优惠计算公式。

一些电商平台还推出“多地址下单”功能,消费者在支付一个订单时,可以将里面的商品寄送到不同的地址。有电商平台还扩容了购物车,购物车上限从120个商品扩展到300个。“价保”和“一键退差价”也成为不少电商平台标配。

为了完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电商平台设置了不少人性化的功能,然而部分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仔细算下来发现很多活动和平时促销的价格差不了多少,但是却要求你早早关注、提前付款,还得完成各种活动任务,还是最初的‘双十一’比较实在。”市民林先生表示。

此外,有消费者反映,个别手机商家在“双十一”预售开始前涨价,之后再进行优惠活动,算下来竟比没有活动时还要贵。“如果买错了预售产品,记得付尾款,最后连定金带尾款一块退”“有一些商品标注30天价保,如果买贵了要主动联系客服返还差价,否则这些差价可能不会主动返还”“凑运费的商品也不一定便宜”……不少热心市民发帖评论,分享“双十一”购物经验。

深圳市消委会也在日前发布“双十一”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应选择正规交易平台,购物前仔细了解促销活动规则,注意甄别“低价”是“真优惠”还是“假套路”,保持理性购物消费,并妥善保存交易凭证。如在网购后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先行与商家或申请电商平台介入协商和解,若和解不成可向电商平台投诉,也可向经营者所在地、电商平台所在地的消协组织或相关行政部门进行投诉,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原标题《今年“双十一”又有哪些新“玩法”?有哪些“坑”要避》)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世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