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飘香,首届深圳当代陶艺大展于9月4日在深圳画院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逾百件当代陶艺作品,全面深入地呈现当代陶艺的发展现状。与此同时,深圳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也于当天成立。
首届深圳当代陶艺大展是在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深圳画院、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支持下而在深圳诞生的一个新艺术门类的展览。它是一次研究探索深圳当代陶艺学术动向、艺术追求和创作实验成果的集体亮相,是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脉搏与国内外艺术家紧密联系、学术交流、情感沟通、互相取长的良好机遇。正如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深圳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主任梁冰所说,此次展览将陶艺从传统的生活器皿,上升到当代艺术的范畴,深圳试图在此方面做出创新之举,在广东乃至全国为陶艺展提供一个成功的范本。深圳当代陶艺厚积薄发,此次展览展出的上百件作品全面呈现了当代陶艺发展的累累硕果与艺术风貌。
深圳当代陶艺渐成气候
当代陶艺的概念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在欧美、日本等国家产生并迅速发展。在享誉“世界瓷国”美名的中国,当代陶艺的观念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从美国、欧州和日本引进,并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和世纪交替时呈现出质的飞跃。
广东当代陶艺乃是中国当代陶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类学术活动非常活跃,并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各类顶级陶艺大展,赢得了不少声誉。作为广东当代陶艺的重要一份子,深圳当代陶艺发展到新世纪后,有一些陶艺家积极参与广东和国内外多项艺术展览和交流活动,由此深圳当代陶艺才得已始发,虽然深圳艺术家中不乏多位在国内国际艺术领域独领风骚的大家,但在当代陶艺艺术门类中并未凸显出多大作为。
时代在进步,陶艺在当代艺术中越来越凸显自己的特性与艺术特色。梁冰告诉记者,由于广东陶艺在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地位举足轻重,直接影响着深圳的当代陶艺发展。左正尧为主任的广东美术家协会陶艺艺委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共同于2007年和2012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第二届广东当代陶艺大展”。这两次珍贵的展览机会为深圳当代陶艺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口,深圳陶艺家们真正迎来了当代陶艺创作发展的“春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正是这两届大“唤醒”了广东的当代陶艺学术大展,为深圳当代陶艺发展求索到一条正确道路。加之“文化立市”的深圳,以其多元文化与博大的包容性为当代陶艺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与养分。深圳当代陶艺积蓄的力量开始迸发,几年来,深圳汇聚了多方当代陶艺人才,逐渐形成了一个当代陶艺的场域。
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陶艺家们。本土陶艺家、跨界创作的陶艺家、国外留学生、本土年轻学子等等都汇聚而来,共同撑起了今天深圳当代陶艺的一片天空。首届深圳当代陶艺大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行,并以此展览作为当代陶艺在深圳的新起点。
百件作品绽放当代陶艺魅力
相比于传统陶艺,当代陶艺抛弃传统式的制陶方式和审美标准,以放任、偶发、自由的方式充分体现粘土的率性表达及展示艺术家情感观念的新风格。
走进此次展览的展厅,观众会被打破常规,富有创意的布展方式所吸引。这些当代陶艺作品各有千秋,风格多变,内涵丰富。在展览厅中多角度多纬度的呈现着艺术美感。它们有的向上延伸,以一种飞翔的姿态展示陶艺之美,有的与墙面的艺术形成了一种呼应,有的像两根旁逸斜出的枝桠静静躺在那里。
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的作品中有近八成来自深圳本土陶艺家的作品,与此同时,展览也彰显着“国际范儿”,两位美国陶艺家莱珀、煤球以及日本陶艺家西攻一所带来的作品给观众展示了他们对陶艺的思考;除此之外,展览中也不乏当代著名陶艺家左正尧与李劲的作品,更有几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IAC)会员以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的作品。
任何一门艺术的可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年轻人的加入,注入新的创作活力。记者获悉,在首届深圳当代陶艺大展中,80后、90后的年轻陶艺家的作品占了三成,可见他们已经成长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比起较为成熟的陶艺家来说,年轻陶艺家更加大胆,更有活力、视野、个性等,其作品更能关注现时代人们内心的情感诉求和关怀社会现实,这也将成为深圳未来当代陶艺创作中的特点之一。
深圳当代陶艺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一直砥砺前行。虽然深圳不是陶瓷产区,但深圳却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梁冰认为,当代陶艺并非一定存活于陶瓷产区,而是一定存活于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城市和地区。“深圳特区改革开放近40年,包容、开放、开拓、创新,拥有着各个门类的当代艺术形式。新兴的当代陶艺艺术对于深圳美术界是一种渴求,以海纳百川的胸怀面向世界和未来,更会激起深圳当代艺术向各个领域不断拓展。”他也指出,此次成立的深圳当代陶艺艺术委员会在未来将形成一个纯学术的艺术创作团体,并为广东、深圳美术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