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报40年|佳作诞生记之何龙《不舍离开》:用影像记录雷神山医院感人瞬间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2022-06-15 07:51

晚上6点半,深圳特区报摄影记者何龙背着双肩包回到了办公室。放下器材,他将相机卡插进电脑,在屏幕上一张张挑选着今天的“战果”。2022年新年刚过,深圳遭遇疫情的严峻考验。为了记录下这座城市最果敢的勇气和最沉着的行动,何龙与摄影部同事不分昼夜奔走一线。2年前,他也是这样的义无反顾,奔赴武汉前线。

2020年2月9日,何龙跟随深圳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来到武汉,一呆就是52天。医院里,他既要步步当心,又要无畏冲锋,一场采访下来,往往大汗淋漓,疲惫不堪。从武汉回来,何龙的众多摄影作品被关山月美术馆收藏。其中,刊发于2020年3月31日深圳特区报的新闻图片《不舍离开》获得了广东省新闻摄影年赛一等奖。照片中,一位老人家泪眼婆娑,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当被问及这幅摄影作品背后的故事时,何龙娓娓道来:2020年3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雷神山病房一位87岁的老爷爷痊愈即将出院了。但在离开病房前,老人家并不开心,因为他舍不得一直以来细心耐心救治他的医护人员。老人家有脑梗后遗症,说不出话来,只能一一辨认、紧握医生的手,颤抖着流泪。“爷爷,要不跟我们回深圳吧”,深圳援鄂医疗队队员的一句话,最终逗笑了老人。

《不舍离开》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摄

照片记录当下瞬间,留住永恒温暖。其实在拍摄《不舍离开》之前,何龙就发现,在隔离病区危重病房内,病人的乐观大于恐惧,勇敢多于压抑,大家战胜疫情的坚定给了何龙拍摄灵感,也为一系列佳作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在雷神山医院,一位阿姨看到何龙是记者,便大力推荐他报道医疗队护士王海洋。“这位阿姨刚入院时,因病重只能卧床。伴随严重肠胃炎的她,每次排便后,护士王海洋都会及时帮忙处理干净。来回的奔波,让身穿密不透风防护服的王海洋严重缺氧、异常难受,对此,阿姨心里很过意不去。为了不给医护人员增加工作量,这位阿姨半天下来一口水也没喝,就是为了减少上厕所的频率。王海洋知道后,眼圈都红了,我也被深深触动。在前线,除了与时间赛跑的专业精神,还有医患间的守望相助。”正是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生死时速的危急关头,见证了一个又一个温暖人心的瞬间,何龙才能准确抓住某一刻,拍下撼动人心的作品。“新闻现场有很多不确定性,作为记者,我必须时时刻刻把握住每个当下,通过不停地训练随时做好准备,抓住它。”何龙说。

医疗队工作每天四班倒,而记者则是一班倒工作,凌晨蹲守成了家常便饭。因为频繁进出病房,他的相机在酒精和紫外线的反复消杀中操作失灵,负责院感消杀工作的郭竹英护士对此十分不好意思。“其实,护士大可拦住我不让我进病房,但她们宁愿每次多花一个小时帮我消杀机器,也要保证记者可以安全进出,记录下那里发生的一切。”

如今,何龙身上会随时在腰间挂着几个镜头,这些重量加起来并不轻。当谈及自己11年摄影记者的经历时,他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记录”。在他看来,决定性的瞬间往往是回头对比出来的,因此每个当下都很重要。“影像最大的特点就是真实。它真实地记录现场,精准地表达情感。与文字一样,影像也是‘发声’的工具。记者对事件了解有多少,画面呈现就有多少。”

(原标题《用影像记录雷神山医院感人瞬间 》)


编辑 编辑-高原(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焦子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