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 | 1400幅图片带你了解人类2500余年的时尚通史
读特记者 段凤英
2020-07-14 20:53

时尚是什么?是穿着新潮还是个性另类?我们的祖先追求时尚吗?自古至今的人们如何通过服饰展现时尚?

人们总是希望将自己时尚、美丽、自信的一面呈现在众人面前。个性妆容、修饰和自我展示对于人类来说就如同呼吸般自然,从我们古老的祖先开始就是如此。Fashion(时尚)一词源于拉丁语“facito”,字面意思为“制作”,用来表示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包含了诸如一致性和社会联系、反叛和古怪、社会愿望和地位、诱惑和欺骗这些差异巨大的概念。盛装打扮的欲望突破了历史、文化以及地理的限制,尽管形式和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动机都是一致的:装扮人体,表现身份。

近日,图文书《时尚通史》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该书由著名时尚作家玛尼·弗格率领国际专家团队联合编撰,遴选2500年时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与代表性作品,聚焦图文细节,再现人类追求美与时尚的恢弘历史。

《时尚通史》

(英)玛尼•弗格 主编

陈磊 译  

中国画报出版社

2020年6月

《时尚通史》这本百科全书式的图文书通过1400幅精美高清图片和国际专家团队近百万字的细致讲解,为读者展现了从公元前500年至今2500年来人类追求美与时尚的恢宏画卷,记录了时尚变迁方方面面必不可少的信息,重点介绍了能体现某种特定风格的主要代表服饰。

时尚的定义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文化更迭而有所改变。为了展现时尚的发展脉络,《时尚通史》追溯了各个时代、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尚代表作,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垂裹服饰、中国唐朝的宫廷丝绸服饰到当代运动服设计和日本街头文化,追溯每一次时尚潮流的演变。它既会呈现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宫廷服饰、19世纪的钢箍撑裙,也会讲述如何欣赏经典套装的线条设计,还会揭开超短裙的政治隐喻和最新“智能”面料的科学理念,包罗万象,巨细靡遗。

时尚经常被视为微不足道、无聊的话题,不值得被认真对待。这种说法大大贬低了时尚的价值。时尚远非无意义的循环变迁,而是现代社会和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时尚通史》不仅涵盖2500年的时尚精髓,还将社会历史变革、文化背景与时尚大事相对照。

主编玛尼·弗格是一位时尚专家,担任众多时尚媒体的顾问,同时也是专业的纺织业资深讲师。她是大量时尚类畅销书的作者,近二十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出版一部新作品,其中《时装店:20世纪60年代的文化现象》(2003)、《时装印花设计》(2006)、《时装店内部设计》(2007)、《古董手包》(2009)、《古着针织衫》(2010)、《古董婚纱》(2011)、《国际时装设计品牌录》(2011)、《如何欣赏经典时装》(2012)、《时尚通史》(2013,2019)和《如何欣赏现代时装》(2014)等都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她最重要的作品《时尚通史》已经出版了英语、法语、日语、俄语、波兰语、荷兰语、捷克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土耳其语、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等23种版本,风行全球。本次中文版根据2019年的英文第2版翻译制作。

以下内容摘自《时尚通史》:

瓦莱丽·斯蒂尔

讲述时尚的整个历史,这能做到吗?时尚,是一个如此复杂的概念。一切事物都有时尚,不仅仅是服装,就连思想,甚至人们的名字都有。确实如此,时尚似乎是一种通用机制,它适用于现代生活的许多方面,尤其涉及品位的方面。我们几乎不会跟父母以及祖父母穿着同样的服装,也不会聆听同样的音乐。

时尚也是个动词,记住这一点很有用。让某物“时尚”起来,也就是说,要按照某种特定的方式来制作。我们要让外表看起来时尚,不仅要挑选服装,还要搭配特定的发型、身体语言和行为举止。我们制作物品(例如服装)方式的变化,明显与更大层面上的社会经济变化相关,其余影响因素还包括制衣行业的发展和个人的选择。

即便我们把“时尚”这个词的范围界定得狭窄一些,比如仅界定为服装的流行式样,变了主语(再如变为“时装”),要讲述其整个历史仍然不可能做到,因为这个词涵盖的信息量如此之大(并且还在不断地扩大),它涉及新出头的设计师、新的流行趋势、新的作品以及新的理念。更甚者,学者们无法达成一致,时装到底起源于何时,如何将它与其他形式的服装和装饰区分开来,等等。

时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约公元前5世纪)时期的服装风格,同样也可以从古代中国、埃及以及印度开始。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民创造了不同风格的服装和装饰,并且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维持了相对的稳定性。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兴起,促使缝纫重视变化的规律。这通常被视作时装的“开端”。然而,近年来,学者们也强调在许多非欧洲国家中也存在着类似时装的产物。比如,中国早在7世纪的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生产复杂的丝绸织物的工厂。这些织物被制作成各种款式精美的服装,随着时间的更迭而变化显著,并且与之前或后世的朝代风格迥异。

时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随时间而变化。但不能确定的是,服装流行的变化得有多么迅速、规律和广泛,我们才能将这种现象称为时尚。时尚或许只存在于18世纪,当时风格定期变化(“时尚”)的服装不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特权物,而开始为西欧绝大多数城市居民所接受。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以及殖民主义的发展,西欧的时尚逐渐被推广到全球。同时,时尚也有其他一些发展方向,而且当今时尚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现象。

时尚触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艺术、商业、消费、技术、人体、身份、现代性、全球化、社会变化、政治和环境。时尚的审美性极为重要,现代的时尚都聚焦在时装设计师身上。无论时尚能否被视作艺术,设计师们通常都被认为是时尚的最初创造者。然而,设计师们只是提出新的款式,最终决定它“入时”还是“过时”的是消费者。

因为衣服穿在我们的身体上,而服装又能表现出我们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所形成的个人品位,所以时尚在个人身份感上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第二层皮肤”,向他人传达着我们是谁,或者我们想成为谁的信息。

时尚还是一个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全球性产业,雇用了各国无数的劳动力。事实上,我们最好将其视为一个产业网,因为时尚系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生产原材料、加工、分销、营销,从高级晚礼服到牛仔裤的各种潮流服饰。而且,时尚并非只作为物品存在,还拥有影像和意义。除了时装设计师,还有许多其他人(例如时装摄影师、记者,甚至是博物馆馆长们)创作影像,宣传理念,由此来告诉我们那些特定的服装可能意味着什么。有一种说法:时尚系统与其说是售卖服装,不如说是售卖生活方式和梦想。

时尚经常被视为微不足道、无聊的话题,不值得被认真对待。这种说法大大贬低了时尚的价值。时尚远非无意义的循环变迁,而是现代社会和文化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

文艺复兴是于中世纪末期发源于佛罗伦萨,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经典文化为名的一场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文学、科学、艺术、宗教和政治都得到了繁荣发展,同时也发展出一种更为正式的穿衣时尚。严格正式的穿衣风格取代了中世纪欧洲服装加固身体的裁剪风格。1483年至1498年在位的法王查理八世于1494年入侵意大利,文艺复兴式服饰风格从此渗透到欧洲其余地区。

到了16世纪,服饰越来越注重轮廓结构,因此能够掩饰穿者体型的服饰就成了社会地位的象征。1509年至1547年在位的英王亨利八世在衣袍上缀满珍稀宝石(图1),借以巩固自己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最体面君主的地位,也开创了奢侈消费的风潮。修道院解体之后,他重新分配了教会的土地,从而造就了许多富有的新贵族。这些阶层野心勃勃地想要证明自己的贵族地位,渴切地接纳了贵族中时兴的服饰风格,包括一些装饰奢华、镶缀珠宝的袍服。服饰费用占了家庭支出的很大一部分,一些富裕的资产阶级也想要使用奢华的纺织品,比如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卢卡、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织造厂进口的彩色绸缎、提花天鹅绒和织锦。这段时间,意大利垄断了金丝面料和细天鹅绒的生产。这种形势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直到1600年,丝绸生产仍然对意大利经济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期,男性服饰缺乏活力的北方哥特风格被一种强调水平线的风格所取代,这种能够反映出平拱的风格在建筑中非常流行。这时裁缝业的裁剪和缝纫技术也已准备到位。男性主要服饰为紧身衣,即一种用天鹅绒、缎子或是金丝面料缝制的紧身系扣外衣。这种紧身衣袖子很宽,一般用杂色面料拼接或是采取切口方式(见52页)制成,肘部会有弯曲裁剪以方便活动,这样也使得穿者在站立时可以将手搭在髋部位置。在都铎王朝时期的许多肖像中都可以见到这种站姿。用切口裁剪拉出衣服内衬或是内层衬衫,在紧身衣和紧身裤中都有所运用,这种风格在德国服饰中被发挥到了极致。

紧身衣外面还要穿着一件短上衣或是短无袖上衣,用饰带或衣扣在前襟下端系结。再外面是一件宽松的袍子,长度从肩部折叠垂落至地面。下身衣物是由马裤和长袜缝合在一起制成的,裤子上端用一根饰带穿过衣袍上的孔眼系成蝴蝶结加固,饰带末端还有金属箍。紧身衣穿着时会敞开以露出下体盖片(图2)。下体盖片原本是一块简单的三角形布片,后来演变成一种有形状的垫料小袋,用以突出生殖器部位,彰显生殖能力。“下体盖片”这个词来自当时的术语“阴囊”,它的尺寸不断增大,一直持续到16世纪中叶,通常还会镶嵌珠宝或是绣花装饰,也当作钱袋用。后来其尺寸逐渐减小,到该世纪末就完全消失了。

此时男子一般穿着平跟方头鞋,脚尖呈“鸭嘴”形状,鞋跟用皮革或是软木塞制成。帽子在室内也要佩戴,象征着佩戴者的地位、年纪和财力。贵族一般戴的是黑丝绒软帽,这种黑色染制起来既昂贵又耗时。社会地位比他们低一些的人则佩戴一种样式类似的帽子,但其材质却是由毛皮和羊毛制成的毡。帽身上装饰有金线饰带,或在某些位置别上徽章和金属箍,有时也有彩色羽毛。对于非贵族阶层和匠人来说,帽子也是必须佩戴的服饰配件。16世纪末,人们还会佩戴一种海狸皮、皮革或是羊毛毡质地的有很高锥形顶的帽子。

特定色彩和织物的使用限制使得宫廷服饰和商人阶级的服饰区分开来。伊丽莎白时代对于自然世界的亲近以及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导致服饰上出现了丰富的植物和动物图案,几乎服饰上所有能见的地方都绣满了鸟类、昆虫和花卉的图案。尽管面料能设计成各种款式,但是这些图案却必不可少。只有刺绣能够带来这个时代所推崇的花卉和叶子之类的现实主义元素。出身高贵的女性都忙于黑线绣。这种刺绣被广泛应用于白色亚麻布面料上,以强化诸如衣襟、领口和袖口面料的硬度。白线绣通常用于内衣和轮状皱领上。其中包含的刺绣技巧有抽线刺绣、雕绣和抽纱绣(一种将绣线系在一起形成一束的刺绣方法)。复杂的刺绣会转交给专业绣工完成。这些绣工一般是男性,涉及材料有珍珠、翡翠、红宝石以及金银绣线。

16世纪中叶,西班牙成为日益壮大的世界大国,明亮的色调和织物,以及奢华的风格开始转变为肃穆的色调,一般是黑色。装饰也变得较低调,因为1556年掌权的腓力二世(图5)推崇这样的风格。财富和地位不再通过过多的装饰来表现,庄严的款式和简洁的裁剪取而代之。1554年,玛丽·都铎嫁给了西班牙王储腓力。此举巩固了简朴的风潮,也反映了西班牙宫廷的规范。1570年,紧身上衣的式样出现了变化,服装中出现了填料,模仿当时的板甲,构成一种盾状的外形。紧身上衣里面填进了絮料——棉布、马鬃和棉束的混合物——以形成一种凸出的“豆荚”腹,这种式样延续了30年。菲利普·斯塔布斯曾在《人体的滥用》(1583)中抱怨那些穿着豆荚紧身衣的人因为“填料塞得太满,连蹲下来都很难”。

马裤这时取代了之前的宽松短罩裤,其中最流行的款式是西班牙铜鼓式(图3)。这种填料款式长度达到大腿中部,流行于16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这之后流行的是袋状马裤,长度达到了膝盖以下(在膝下束紧),其中还有一种极度蓬松的灯笼马裤。针织面料出现以后就取代了斜纹剪裁,使得紧身裤非常合身。亮色的紧身裤开始流行起来,膝盖以下用彩带束紧,1560年以后还出现了一种简单的十字吊带。男式紧身上衣之外出现了一种短斗篷,室内和室外均可穿着。这种斗篷带有很多装饰,还有一个小小的立领。还有一种被称作水手上衣的纯粹装饰性服饰,长度齐臀,无袖,穿着时从一边肩膀上垂下来。皮革服饰则包括绣花流苏长手套和齐膝翻口靴,这些服饰都是西班牙科尔多瓦城皮革加工技艺发展的结果。

紧身上衣无论男女都是方形低领,以露出衬衫上部(图4)。低领女袍通常还要搭配一件盖住脖子和肩膀的小衫。如果这件小衫是用袍子的紧身上衣富余的面料制作,就使得袍子呈现出高领袍的样子。通透或不通透的亚麻小衫都穿在衬衫之外。到了1550年,小衫会用穗绳系结。碎褶和小褶边逐渐扩展形成了轮状皱领(见56页),这种褶皱(用铁器制作出来)亚麻领由针绣挖花蕾丝制成。这种精细的雕绣后来在17世纪演变成了针绣。

严整的款式在女性服饰中表现得也很明显。女性的标准服饰是“长裙”,这种服饰最初是一件连身长裙。从1545年开始,这种长裙分成了配裙和紧身上衣两部分,配裙仍然保留了“长裙”的名称。上面还用彩带或金属箍系着一块对比强烈、板型僵直、带有装饰的三角形面料。“紧身胸衣”一词意为“两副身体”,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下半叶。这种服饰是用鲸骨或干苇草插进中间絮有软物的僵直衣料中制成的,能起到束紧腰身、收缩胸部的作用。要突出这种效果,还要加上一件三角胸衣,这样就构成了紧身上衣的前身部分。用硬衬布或纸板使其挺直,再用木质衬骨使其固定,这样就有效地缩小了两件服饰前面的空隙。紧身上衣由两半组成,两边肩膀上分别缝上同样面料的袖子。外面的袖子是宽阔的漏斗状,袖边通常会镶上皮毛,翻卷到肘部,以露出里层袖子的装饰。

16世纪80年代,紧身上衣越来越紧,越来越长。其形状是通过弧形前缝线、斜边接缝和弧形背缝构成的,而不是通过暗褶。这种对立的三角形状被一系列的环形所取代,比如衬托着头部的浆硬的亚麻轮状皱领和圆形的撑裙(见54页)。这时的发型是头发从中间分开,完全梳到两边;到1570年,头发通过一个丝网撑梳到脑后。

(晶报供稿)

编辑 曹阳

(作者:读特记者 段凤英)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