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打工人”路线?“赛博朋克”风?深圳这些博物馆好看好玩还“好吃”!
读特客户端综合
2022-05-18 15:38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

——“博物馆的力量”

博物馆是历史的积淀

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之一

莫过于逛博物馆了

深圳有博物馆59家,居全省第二位

除了带你穿越千古

还能感受现实版“赛博朋克”

不仅好看、好玩还“好吃”

深圳这些博物馆等你来逛!

↓↓↓

见证特区奇迹的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

深圳博物馆应特区文化遗产保护的使命而诞生,与特区一起成长。40年来,深圳博物馆藏品从300多件增加到4万余件,场馆从一张白纸发展到拥有古代艺术馆、历史民俗馆、改革开放展览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四处分馆,总建筑面积6万多平方米,年观众量达310万人次,在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5月17日下午,市民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参观在云南出土的奇异滤齿龙化石。 深圳晚报记者 余海洪 摄

▲5月15日,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展厅内,一名参观者向孩子讲解展品。

从即日起,深圳博物馆开展为期一周的主题活动。首先是5·18主题明信片免费派发活动,观众朋友可以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和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的服务台领取到“2022年度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明信片”,还可以加盖“5·18国际博物馆日”纪念章。此外,“深·博学堂”主题讲座活动推出线上直播“向海之旅:重返海洋的爬行动物”和“迷踪之国——古滇国青铜文化展”两个专题展的主题讲座。

“赛博朋克”酷炫风的博物馆

——华强北博物馆

在深圳的博物馆中,华强北博物馆应该是最与众不同的一个。一走进博物馆大厅,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一块巨大的电子芯片,不少参观者都上前驻足拍照。华强北——“中国电子第一街”的称号深入人心。

2020年12月30日,华强北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是个很年轻的博物馆。华强北博物馆的藏品类别包括电子产品类、影音资料类、文献档案类、文学与艺术作品类、数据类、生活用品用具类及重要人物相关的物品类,其展品包括京华第一台收录音机,SED铁路GSM—R手持终端手机,还有股票接收机、深圳电子装备厂招工通知、征用土地协议书等……这些通过企业、个人及社会各界公开征集来的藏品,每一件都和华强北息息相关。

馆内藏品的展出方式,设计形式也十分独特,在这座博物馆内,你可以随意拍照,与可触摸电子屏幕即时互动,自己掌握知识摄取的速度。甚至,你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参与一部手机的诞生,再通过扫描二维码将其存入手机相册,一部DIY手机就完成了。

▲5月15日,一名参观者在华强北博物馆参与手机DIY小游戏。 深圳晚报记者 余瑶 摄

▲5月15日,华强北博物馆内,参观者在大厅驻留拍照。深圳晚报记者 余瑶 摄

在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华强北博物馆与深圳多所学校牵手,同时连线河源市源城区埔前镇上村小学,共同开展“博物志学、奋斗回声”云观展活动。

符合“打工人气质”的博物馆

——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

在深圳,最具“打工人”气质的博物馆当数由旧厂房改造的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它是一座以劳务工历史为题材的专题博物馆,是深圳改革开放的见证之一,被学者和专家誉为全国第一家平民博物馆、劳动者的丰碑。它是劳务工史料和文物标本的收藏展示基地,是劳务工历史和劳务工问题的研究基地,也是劳务工事迹和劳务工文化的参观教育基地。2011年该博物馆被评为深圳市首批“红色旅游景区”之一,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三级博物馆”。

从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落地,到如今新兴产业云集,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的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陈列着一件件记录深圳“打工人”拼搏历史的展品。这座博物馆2008年4月28日建成开馆,由1000多平方米的旧厂区改造而成。彼时,宝安有超过400万的劳务工,占常住人口的90%,是名副其实的劳务工大区。

深圳(宝安)劳务工博物馆的展品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全面展示宝安上屋电业厂的历史、各种生产线及产品;二是全面展示深圳及全国劳务工的史料和实物。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展示的物品、资料,无一不是向外来务工人员征集而来,每件展品的标牌都注明了捐赠者的名字,这些都是独属于深圳劳务工的历史故事。

“吃货”必去的博物馆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除了收藏展品,记录城市发展,也在客观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生活方式。藏品在所属时代如何使用?因何命名?又是如何发展演变而来?对于参观者来说,解答这些疑惑也是博物馆的功能之一。对于深圳人来说,“沙井蚝”绝对算得上声名在外,但少有人知道沙井养蚝的历史。

沙井是沙井蚝原产地,公开资料显示,这里从宋代开始插杆养蚝,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到了清代,沙井蚝民将蚝养到了后海、香港流浮山一带。1956年沙井蚝业社被国家评为“模范合作社”,1957年被国家评为“全国劳模集体单位”。上世纪五十年代,沙井蚝业派人到辽宁、海南以及广东的湛江、新会等地传授放蚝技术,苏联、日本、越南等国水产专家纷纷到沙井考察。上世纪六十年代,受国家水产部的委派,蚝工陈木根前往越南广宁省海防市传授养蚝技术。上世纪九十年代,蚝田污染严重,生产日渐式微。而今沙井蚝的异地养殖已获成功。沙井蚝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打山口、流水定作息、集体协作等生产习俗和蚝壳砌墙、上香礼拜天后的生活习俗,有一整套成熟的养殖和加工技术,生产程序有种蚝、列蚝、搬蚝、散蚝、开蚝等。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向人们展示千年金蚝的辉煌历史以及深厚、悠久的蚝业文化。该馆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蚝文化博物馆。

沙井蚝文化博物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博物馆全部由青砖砌成,顶部为实木框架结构,建造风格参照传统蚝乡民居。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吃生蚝的最佳时间,也是沙井蚝文化博物馆最热闹的时间段。每年12月,宝安区都要在这里举办“沙井金蚝节”,广大食客结伴而来,一边参观博物馆,一边大快朵颐,好不快哉。

“情怀”满满的博物馆

——惜物博物馆

惜物博物馆位于光明红木文化小镇,展出1000多件民俗物品,展示了解放初期、知青岁月、改革开放初等时期的生活、生产老物件,博物馆以代入式体验,再现生活原貌。

惜物博物馆位于光明红木文化小镇,面积约550平方米,展出1000多件藏品,藏品以红色元素为主线,涉及文献史料、书报刊物、抗战等物品,同时,还展示了解放初期、知青岁月、改革开放初等时期的生活、生产老物件,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以代入式体验,再现生活原貌。

国际博物馆日,光明区惜物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举办“老供销社”记忆展。大家会在老展柜、老商品、老年画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老供销社的场景中重温历史。

此外

深圳还拥有全省最多的非国有博物馆

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间博物馆

一定程度上填补国有博物馆的空白

充分发挥多元的“博物馆的力量”

↓↓↓

收藏“惊喜”的民间博物馆

——深圳望野博物馆

深圳望野博物馆馆藏丰富,涵盖了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历朝,在“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系统”中登录一级文物32件(套),二级文物60件(套),三级文物61件(套)。特别是当中的战国骨简、楚汉简牍、宋金红绿彩瓷、古代陶瓷枕等实属难得一见的珍品。2020年,深圳望野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和国有博物馆不同,望野博物馆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是馆长多年来的个人收藏。比如,下面这件北朝双狮纹石枕,正面双狮纹,左右两侧刻有粟特人兜风巾造型,非常罕见。

据了解,深圳望野博物馆2020年全年开放时间为260天,免费接待人数达44953人次,自2012年开馆以来,平均每年接待海内外观众3万人次以上。同时,博物馆积极与国有博物馆在展览交流中合作,在全国各地博物馆举行的大型文物展览达数十场之多,接待观众百万人次以上。

国际博物馆日,深圳望野博物馆从今天起特别推出“握剑——血气千年”古代剑器特展,主要展出以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剑为主线,借此展现中国人宁折不屈气势下的深层力量与民族荣耀。

富有“工匠精神”的博物馆

——丁全匠作博物馆

深圳市丁全匠作博物馆举办的“古建筑木艺匠作工具展览”将沉浸式体现“庖丁解牛”“巧夺天工”“匠心独运”“技近乎道”等中华传统工匠精神。古建筑木艺的榫卯结构传统技艺与现代化新技术有机结合,让观众有机会参与匠作利器运用与古建筑木艺体验。

一馆一世界,一物一天地

各式各样的博物馆

正以新的方式融入深圳人的生活

从基本的收藏、展示扩展到休闲娱乐互动

创造出人与城市融合交流的独特空间

深圳力争到2035年总数达到150座

在家门口与文物有个约会”日渐成为现实

“博物馆的力量”正让城市越来越美好

(综合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晚报 晶报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

编辑 编辑-张玉洁(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
(作者:读特客户端综合)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