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18家企业资产过千亿!广东国有经济实力不断提升

读特记者 李明
2017-08-29 20:26
摘要

为增强清单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指引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省国资委编制了《广东省国资委权责清单服务指南》,由事项名称、事项类别、负责处室和工作流程四大内部板块构成,逐一明确了省国资委清单事项中工作流程的责任分工、权限范围、实施依据、适用对象、报送材料、报...

近年来,广东国有经济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国国企国资改革的大潮下,广东国资正紧锣密鼓加快改革步伐。

广东省国资系统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清重组国有“僵尸企业”取得重要突破。据记者从省国资委了解,到今年7月底,全省国有“僵尸企业”通过清算、破产、注销,委托平台集中处置等共实现市场出清2394户,国有特困企业通过兼并重组、降本增效、创新发展等方式实现脱困512户,安置职工17000多人。

为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广东组建了省属国企专业住房租赁平台,纳入试点项目规模已经超过70万平方米,目前已与肇庆、佛山、汕头、清远、东莞合作组建地方平台公司。

广东还有序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2016年9月正式下发专项授权清单,探索建立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将粤海、恒健打造成为我省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资源、信誉、专业作用,吸引产业、资本、管理、技术等战略资源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成为省国资委“管资本”的重要抓手。

在稳步推进公司制改革方面,同样成效显著。目前,省属企业集团层面已全部完成公司制改革,各级子企业公司制改制面达到98.1%,年底前全部完成改制。

同时,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从2000多家省属二、三级企业中选定50户,重点从体制机制上实施综合改革,努力打造一批行业单打冠军。目前,已有17家完成基金入股和员工持股,5家登陆新三板。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向省属企业二三级企业复制推广。

实行权责清单管理,是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国资委确定44项权责事项、授权下放15项,清单内的事项管准管住管好,清单外的事项一律由企业自主决策。

为增强清单管理的可操作性和指引性,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省国资委编制了《广东省国资委权责清单服务指南》,由事项名称、事项类别、负责处室和工作流程四大内部板块构成,逐一明确了省国资委清单事项中工作流程的责任分工、权限范围、实施依据、适用对象、报送材料、报送时间、审核时限和办理流程。目前已印发各省属企业施行。

省国资委介绍,今年1-7月全省国资监管企业总体经营趋势向好,经营效益持续增长。全省国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达到73,429.37亿元,同比增长12.17%;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20125.92亿元,同比增长19.9%;平均资产负债率62.79%,同比下降1.95个百分点。营业收入8,528.79亿元,同比增长15.30%;利润总额957.41亿元,同比增长20.2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净利润394.66亿元,同比增长20.6%。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3,460.12亿元,同比增长9.1%;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3,876.05亿元,同比增长10.0%;资产负债率56.26%,同比下降1.22个百分点。营业收入2121.25亿元,同比增长13.0%,占全省国资监管企业的24.87%。全省涌现出资产过千亿企业18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17家。

今年5月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强做大国有企业。省国资委已研究制定了《省属国有企业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方案》,确定了整合的总体思路,并针对不同企业一企一策制定省属企业调整重组方案,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总体思路是,将目前省属企业准公共性、竞争性两大类别,进一步细分为准公共类、竞争类、金控类三大类别,以“存量提升、增量引导”为基本导向,加大优化调整力度,实现“三驾马车”分类推进、协同发力。针对不同企业一企一策制定省属企业调整重组方案,成熟一个、推进一个。

编辑 王润天

(作者:读特记者 李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