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落伞研制中心组长杨霞:质量控制持续做“加法”
深圳特区报记者 陆云红 李萍 通讯员 李莉
2022-04-16 11:1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看到降落伞在空中完美打开的瞬间,航天员安全着陆的时候,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压力瞬间释放。”观看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研制中心组长杨霞说,这一刻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杨霞负责神舟十三号降落伞工艺的编制,以及设计加工工艺流程、细化工序内容,制定生产阶段的产品保证控制措施,解决降落伞加工过程的技术难题。回忆起这几个月怀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迎接航天员的返回,她说:“在产品复查环节,我们从降落伞生产的全流程复查产品的每一个零部件加工状态的一致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我们有信心。”

降落伞产品作为神舟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关键产品,生产过程复杂,关键控制环节多,从加工、包装到装配均为手工操作。为了确保每艘飞船的降落伞产品质量满足飞行要求,研制团队成员积极思考,持续在质量过程控制上做“加法”,不断创新改进工具手段。

在508所降落伞研制中心,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奔走于各个加工工位,细致、耐心地解答着加工人员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霞姐,帮我看下这个顶孔加强带缝纫形式符合要求吗?”“霞姐,这个部位的设计和工艺描述如何理解?”……加工车间有杨霞在,大家就如同吃上了“定心丸”,再难的加工问题都有对应的解决办法,用她的话说,“遇事不要慌,要淡定。”入所十二年,她一直默默地奋斗在降落伞研制的最前线,潜心钻研降落伞制造工艺,技术积淀上是名副其实的“大姐大”,在降落伞工艺创新上又痴迷的像个孩子。

“因为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对航天的敬畏,对探索宇宙的渴望与执着,我愿意尽全力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为航天员的安全返回保驾护航。”杨霞说,从点滴小事做起,自己时刻铭记“载人航天,人命关天”,不断学习降落伞知识,以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工艺工作。

杨霞工作中遇事喜欢多思考,以解决加工技术问题为突破口,不断改进手段方法,提高加工效率,开展工艺技术攻关,解决加工技术难题。

神舟飞船单套产品所用主伞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降落伞,如何在任务量激增、资源有限、加工节点紧张的情况下完成总面积达1200平米的多套降落伞加工的技术难题呢?这是杨霞工作list里的头等大事,她通过优化串并行工序,细化量化工序内容,制定产品保证要素控制点,核心关键部位采取“三定”的方法,提高降落伞加工精度至毫米级。

“我们遇到最难的问题,是超大面积降落伞的96根径向带与伞衣缝纫过程如何保持每一根径向带长度控制一致性问题。刚开始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尝试了好多种工艺方法,都未取得实质性效果。”她回忆说,通过不断的迭代与创新工艺方法,最终创新提出一种牵引力控制的伞衣与径向带一体缝纫的工艺方法,解决了伞衣缝纫缝缩控制一致性难题,提升产品加工一次合格率的同时提高加工效率。针对降落伞包伞不可检、不可测环节,杨霞通过工艺攻关,首次实现对航天降落伞组件包装状态的重要金属件完好状态进行检测,验证包伞可靠性。

杨霞深知工艺作为设计与制造的“桥梁”,只有“地基”稳固,“桥梁”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她常说,“我们一定要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扎实做好设计与工艺的沟通工作,以确保产品高质量交付”。

航天技术要传承,航天精神的传承在这里也一刻从未停歇。

编辑 编辑-周梦璇(客户端)审读 吴剑林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编辑-关越(客户端)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陆云红 李萍 通讯员 李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