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香港|雨中的菠萝油

驻港记者 张樯
2016-05-11 23:57
摘要

不少香港人强调还是去香港品尝为好。他们补充道,地道的吃法,菠萝包一定是热热的,黄油则一定是冷冻的——所谓冰火菠萝油也我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我们所见到的那些茶餐厅和面包店里的菠萝油并不纯正和地道。

689933261850974490

不止一个香港人向我推荐过菠萝油,并声称它才是港式美食的代表。菠萝油当然不会陌生,如今珠三角不少茶餐厅都能见到这种食物,也就是外皮酥软的菠萝包被横向切开,夹着一块厚切的黄油。然而,不少香港人强调还是去香港品尝为好。他们补充道,地道的吃法,菠萝包一定是热热的,黄油则一定是冷冻的——所谓冰火菠萝油也。从他们的介绍里,我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我们所见到的那些茶餐厅和面包店里的菠萝油并不纯正和地道。

847758832753797826

身为香港原住民的梁先生,屡屡向我承诺,一定要带我去坐落于九龙太子的一家茶餐厅,那里才能找到全港最地道的菠萝油。他这么保证,我真疑心吃菠萝油长大的他就是港产动画片里的那个菠萝油王子了。可是,数年过去了,他始终未曾兑现那个诺言。不过以我对香港的熟知,即使没有菠萝油王子的引领,也一样可随时找到那家传说中的茶餐厅。但我宁可相信,美食也如世间的许多事物,与其相遇一样需要缘分。再说每逢在港用餐,大都属于正餐时间,不是午餐,就是晚餐,狼奔豸突之后必定是狼吞虎咽,用餐往往纯为果腹。菠萝油,这种带有消闲性质的食物,似乎更适合在早餐或下午茶那悠闲的时光里享用。

四月的一个周末,我与一位朋友走访香港中文大学。在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高锟的塑像前合影,并登上生物大楼,极目远眺,但见雾锁维港,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校园中盘桓大半天,走出一幢大楼,忽地一阵骤雨劈头盖脑落下,一时找不到避雨处,只有径直往前奔跑。远远地,看见掩映在树林中的一长溜屋舍。靠近了,却发现是中大的一个学生餐厅。虽然还只是下午三四点,距我们的午餐也没过多久,身形魁伟的同伴已有了饥饿感,一定要填充点什么犒劳自己。我虽无胃口,也不好闲着。距晚餐时间尚早,前来就餐的学生寥寥无几,餐厅售票处的供应餐牌,却粥粉米面一应俱全,同伴要了份牛油角,我忽然发现有菠萝油,心想,这不正是缘分吗?于是赶忙点了。

377385682124429194

餐厅里空荡荡的,我们独独挑了餐厅走廊靠路边的座位。现在,我面前的一个托盘里,站着一杯加了冰块的柠檬茶,和一只端坐盘中的优雅的菠萝油,似乎正愣愣地望着我。远处,雨下得幅员辽阔,一阵疾风,挟裹雨丝,斜斜飘了过来。我开始享用这只黄橙橙的菠萝油。菠萝包早已冷却,里面夹着的牛油也未冷冻,似乎并不合于地道严苛的“冰火两重天”吃法。不过,这又何妨?菠萝包依旧酥脆,黄油已渐渐融化。咬一口,甜香咸香纷纷在舌尖上打转。更为重要的是,远处雷声隐隐细雨蒙蒙,一缕风一缕雨丝,已然让这份菠萝油有了独特的与别处不一样的风味。

大团的云朵从头顶滚滚而过,渐渐地,校园里变得晦暗不明,忽然远处灯光亮了,前来就餐的学生稠密起来,我们享用完这短暂的下午茶时光,就此告别,冒雨去搭东铁线。

后来,对于香港中大的这家餐厅,我在网上看到不少劣评。对此我不以为然。不管怎样,且不说这家餐厅在骤雨中将我们“收留”,单单那份我与菠萝油不期相遇的缘分,也足以让我心生感动了。

编辑 白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