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政协委员鲁江:“双减”应减负不减质,构建深圳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文 温涛/视频
2022-04-08 23:17
收录于专题:2022年深圳市两会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凭学校教育的有限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深圳市拥有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在‘双减’背景下,深圳应该构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让广大中小学生教育减负不减质!”近日,深圳市政协教育界委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鲁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已向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提交提案,呼吁更好整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

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课外活动

“深圳有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天文馆、体育馆、少年宫、电影院、科研院所、书城、企业、社区等各类人文、自然、科技、艺术、劳动教育资源。可以基于这些场所,建设‘社会大课堂’。”鲁江表示,通过“社会大课堂”开展中小学生校外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陶冶情操、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有利于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双减”政策,有效解决“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生节假日、双休日期间的教育问题,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育人机制,是惠及深圳中小学生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工程。

但鲁江也坦言,目前,深圳市社会教育资源的利用存在几大问题,一是中小学生社会教育严重不足,发展不均衡;二是教育部门主管的社会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三是非教育系统主管的社会资源存量大,但学生知晓率低,参与率低;四是“安全问题”“时间和精力不足”严重制约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

为此,鲁江建议,应加强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的开发及统筹规划和管理。他建议,教育部门联合我市各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管理机构,整合深圳丰富的人文、自然、科技、劳动等社会教育资源,建设“社会大课堂”,以育人为宗旨,以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为目标,牵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为学校集体组织和学生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以及组织学科教学活动等创造条件。

设“社会大课堂”教育券助力社会教育开展

“建议制定深圳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招募、认定及管理制度,建立和认证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人文教育基地、艺术教育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生态教育基地等。”鲁江认为,政府各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要充分挖掘区内场馆和行业资源优势,有效盘活现有教育资源,为学校组织“社会大课堂”活动提供便利,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基地资源,开发新的活动内容,创新活动组织形式,保证学生实践活动效益的最大化,探索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大课堂”活动的有效机制。

同时,鲁江提出,应给予“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财政、人才等方面支持。“建议政府委托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所需费用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确定每个学生每年的补贴额度,设立‘社会大课堂’教育券发放给学生,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大课堂’活动。学生凭教育券进入‘社会大课堂’,政府凭教育券对提供社会教育资源的单位给予必要的补贴和奖励。”鲁江说。

校社联动开发社会教育课程

鲁江还提出,应加强“社会大课堂”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他认为,教育部门积极组织教科研部门和学校与“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根据场馆优势和特点,共同开发各类主题的课程,编制“社会大课堂”学习手册,通过与学校学科课程的联动,使场馆资源效益最大化,建设具有深圳特色的地方课程。

鲁江表示,应当关注学生参与、体验和合作的表现,建立“社会大课堂”学习评价体系。这将确保社会教育取得实效,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学校集体和学生个人选择相结合的“社会大课堂”运行方式、管理机制,构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

(原标题《“双减”应减负不减质,市政协委员鲁江建议构建深圳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

编辑 编辑-黄力雯(客户端)审读 韩绍俊审核 冻结-党毅浩,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元春/文 温涛/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