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整治“4类”隧道隐患,塘朗山隧道51处隐患全部整治完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李自然 文/图
2022-03-29 12:44
摘要

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根据隧道评级检测报告逐项分解任务,实施“一线三排”责任制度,对照隐患台账逐项排除,积极推动隧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随着通行车流的快速增加,隧道安全系数高低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运行安全。为切实提升南山辖区隧道安全系数,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根据隧道评级检测报告逐项分解任务,实施“一线三排”责任制度,对照隐患台账逐项排除,积极推动隧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公路隧道总体技术状况评定分为1-5类。1类(土建结构完好,机电设施完好率高)、2类(土建结构轻微破损,机电设施完好率较高)、3类(土建结构中等破损,机电设施尚能运行,部分设备需要更换或改造)、4类(土建结构严重破损,机电设施完好率较低,相关设施需全面改造)、5类(土建结构处于危险状态,存在严重破坏)。目前,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共管养6条隧道,分别是塘朗山隧道、新屋隧道、白石岭隧道、石鼓路隧道、深港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隧道(又称东滨隧道)和前海地下道路,管养隧道总长度24.77公里。

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管养隧道分布图

在此次隧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中,塘朗山隧道在定期检测报告显示,右洞等级评定为土建2类等级、机电1类等级;左洞等级评定为土建4类等级、机电1类等级,左洞存在主体结构二衬厚度不足、背后脱空等质量缺陷,土建状态与机电设施不相匹配。由于该隧道通车已有15年,原始资料缺失,为尽快消除隐患,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第一时间组织原建设和设计单位召开隧道整治工作协调会,明确塘朗山隧道整治主体单位为原建设和施工单位,并多次会同相关单位对该整治方案进行研究讨论。通过建立“一隧一策”,对塘朗山隧道二衬背后脱空、厚度不足的部位进行注浆处理,采用弧面粘贴钢带加固隧道二衬,后对整治作业面进行装饰恢复等工序。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现场复核确认的隧道处治段共51处,其中二衬背后注浆32处,贴钢板带19处,已完成全部结构隐患整治。经检测单位再次检测,确认结构病害已消除,塘朗山隧道左洞土建结构评定等级由4类提高至2类,整治效果明显,安全系数得到有效提升。此次塘朗山隧道隐患整治是首宗通过辖区管理局交涉协调,由原建设单位负责维修的最大设施量及最大维修金额的修复案件。

(左图)在隧道内部进行施工;(右图)在隧道入口处设置指示标识。

本次隧道隐患整治结合评级检测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包括隧道防汛排涝设施专项整治、隧道应急疏散标志专项整治、隧道土建设施专项整治、隧道机电设施专项整治、隧道消防设施专项整治5项,目前南山辖区内各隧道情况整体良好。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将结合本次整治行动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做好总结,举一反三,将隐患排查常态化、及时化,力争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原标题《南山整治“4类”隧道隐患,塘朗山隧道51处隐患全部整治完毕》)

编辑 特区报-秦天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新闻网-曹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戴晓蓉 通讯员 李自然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