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在凌晨四点的深圳——福田区纪委监委黄莉的战“疫”志
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2022-03-27 07:54

听说有记者曾问篮球巨星科比:“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科比回答:“你见过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吗?”

在深圳,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算“成功”,平凡而普通,可能是谁的爸爸、妈妈,也可能是谁的女儿、儿子。他们一起守护着凌晨四点钟的深圳,守护着孩子的好梦、老人的安睡。我有幸加入了他们,并沉浸其中,体验着别样的辛苦,也收获着别样的幸福。

出发:闻令而起、向难而进

2月下旬,一个宁静的周六晚上,手机突然响起,我们都知道疫情特殊时期,周末、晚上、单位、来电意味着什么,果然,有紧急任务,虽早有思想准备,但半小时带齐行李到区委集中出发的指令,还是让我一时忙乱。老妈顾不上问清情况,连忙帮我收拾衣服,打包装箱,我一路急奔到区委,按时坐上了准备出发的车辆,一回头,夜色中看到妈妈也一路小跑跟了过来,她站在马路旁边,努力看清我乘坐大巴的车身标识,我想,老人家明白了我着急奔赴的方向,流调前方指挥部。

通宵:短暂的寂静、紧张的心跳

流调中心指挥部距我家直线距离大约500米,俨然是两个世界,到达时是夜间九点,整个流调中心灯火通明,打电话、敲键盘的声音不绝于耳。我迅速成为指挥部督导专班组的一员,着手对确诊病例进行“一案一专班”全流程跟踪。先到的同事告诉我,目前这里的工作节奏是每24小时休息2小时,把我惊到了,不会困得在工作中睡着吗?

事实证明,这个担心很多余。通宵加班,玩的就是心跳。一旦有病例初筛阳性,需要马上编写简讯,更新追踪表,归纳人员信息。简讯不“简”,你需要对已有确诊病例烂熟于心,脑子里还要装着全区的“三区”划分图(像小程序一样得时刻保持更新),不然就会出错。到凌晨四点,群消息里是短暂的静寂,我站起来,忽然觉得额头有点凉,一抹,竟是满手的汗水。

较真:溯源病例、查清责任

“一病例一专班”的工作逐步理顺后,我们把工作的余力延伸到助力病例溯源。和公安、疾控的同事们围坐桌前,集思广益,把重点病例拆实拆细,仔细分析传染链条,力求对后续疫情防控有所裨益。这时候,熬夜熬得灰头土脸的加班人立刻化身圣斗士,眼睛瞪得溜圆,耳朵竖起老高,生怕听漏了一个关键信息。每当关联病例的交叉点得到确认,欣喜之情仿佛中了大乐透,如果在当夜更新的基因测序反馈里得到印证,那简直一蹦三丈高,乐透奖已经抱回家了。

病例溯源,是传染病控制和预防的关键一环。在另一个层面,关于“责任”的溯源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是纪委监委在疫情防控中的工作重点。没有健康码,为什么可以多次出入大型商场?居家隔离,为什么能够来去自由?这背后,有没有管控的缺位、责任的缺失?每个凌晨,当我和同事们在电脑的两端梳理一个个病例,起草完成一份份核查报告,仿佛在用自己的眼睛追问责任,也交上我们关于责任的回答。

答案:生命至上 众志成城

离家已经二十八天了。这是孩子们出生以来,我离开他们最久的一段时间。但是我最多的泪水,不是为了想念,而是为了感动而流。

我记得,加班过后的疲惫清晨,我为了核实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情况给流调组打电话,接电话的人在那边“嘘”了一声,压低声音对我说:“组长熬了一夜,刚在凳子上躺下,告诉我我来处理。”

我记得,第一批汕头支援深圳流调队正月十六星夜驰援而来,当他们有新任务需要离开的时候,给我们留下了一封信,说福田区流调十六组将是他们永远的番号,愿他日相聚,国泰民安,春暖花开。我记得,在疫情吃紧、压力巨大,我最紧张压抑的时刻,委领导和办公室同事们给我们送来生活用品和慰问信。那封信,是女儿在家里用稚嫩的声音读给我们全家人听的:“全体家属、亲人与我们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无条件理解、支持、帮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你们辛苦了!”

我曾犯难,该怎么跟孩子们解释为什么这么久没回家,现在我想到了,告诉她我和同伴们守护在深圳凌晨四点的样子,我想,他们能听懂回答。

编辑 刘春雨  审核 麦苗茵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