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薪火!东莞樟木头麒麟点睛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命

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李晓光 何英俊 文/图
2020-07-09 11:03
摘要

麒麟舞在东莞市樟木头镇已流传数百年,虽然时代不断变化,但淳朴客家人的内心深处对麒麟的崇拜、对美好的憧憬恒古不变。7月6日下午,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举办麒麟点睛活动,为广大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华传统文化课。

麒麟舞在东莞市樟木头镇已流传数百年,虽然时代不断变化,但淳朴客家人的内心深处对麒麟的崇拜、对美好的憧憬恒古不变。7月6日下午,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举办麒麟点睛活动,为广大市民上了一堂生动的中华传统文化课。

传统而隆重的麒麟点睛仪式在官仓社区蔡氏宗祠前举行。经过一整套麒麟点睛演示后,伴随鼓声起舞,14头麒麟瞬间舞动起来,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

舞麒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樟木头是东莞市唯一的纯客家镇,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麒麟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其麒麟舞被成功列为国家“非遗”保护项目。

麒麟师傅梁运球告诉读特记者:“点睛的染料有生鸡血、朱砂、红药水、酒精,还有好多种其它东西一起勾兑。第一个是点眼睛,左眼到右眼,再到口、耳朵,最后到角,祖辈传下来都是要这样的。如果不开光、不点睛,就没人敢去舞麒麟。”

麒麟点睛选择在夜晚举行,点睛后的麒麟既有为点睛者带来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同时寓意着为麒麟赋予生命,让其与舞麒麟者融为一体,成为一头活灵活现的“生灵”。

梁运球说:“20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下来,每一代就是这样做点睛的,昨天晚上已经做了,已经开光啦,今天来表演给大家看,给大家开开眼界。可能有些人几十岁一百岁都没有看过麒麟点睛这个项目,所以,我们就带头搞这个活动来表示表示,看以后麒麟怎么样发展。”

在客家人的眼里,麒麟是一种瑞兽,舞麒麟寓意“祈福、吉祥如意”,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颇具地方特色。

官仓社区麒麟队队长蔡瑞隆也告诉读特记者:“主要是一个纳福辟邪,据说麒麟走过的地方都是比较安康吉祥的,所以,我们每年初一都会去每家每户去送福,跟他们拜年。如果蔡氏宗祠,或者其他宗亲举办什么好事(结婚嫁娶、新居入伙、公司开业等),需要的话,我们麒麟队也会出队去迎接。还有就是,有时候祭祖,我们也会舞麒麟。”

官仓社区麒麟队员80多人,年龄最老八十多岁

官仓蔡氏客家先辈们380多年前入居该地,并将麒麟舞这一传统文化带到官仓传承不息。上个世纪90年代,官仓社区舞麒麟盛行,无论是迎春贺喜、还是婚庆嫁娶、新居入伙都会有它们的身影,随着时代变迁,后来逐渐式微。

蔡瑞隆说:“作为我们这一代,学习麒麟舞有十多二十年了。现在的年轻人,生活条件就跟以往不一样了,很多人需要上学读书,要以那学业为重,所以,训练时间比较少。就我们这代人来说,以前是一放学回来晚上有时间就过祠堂练习扎马步等基本功,都要扎几个月才能开始练习舞麒麟。”

近年来,官仓社区狠抓传统文化复兴,重整社区麒麟队,邀请麒麟师傅上门指导,并扩大吸收新队员的覆盖面。目前,官仓社区有新老麒麟队员80多人,年龄从十多岁到八十多岁不等,涵盖了老中青幼四个层次。今年,官仓社区更是与学校合作,让麒麟走进学校第二课堂,让更多人接触、认识、传承舞麒麟这项技艺。如今,官仓麒麟队已经步入正轨,客家麒麟舞这一传统文化在官仓破茧重生、发扬光大。

蔡瑞隆表示:“重新整一下队,把大家的激情再调整出来,把我们学到的东西进行巩固和学习,然后再传授给年轻的一代,让下一代继续发扬和传承这个麒麟的艺术文化。”

世界客家总会常务会长蔡跃进告诉记者:“大家都知道,麒麟同狮、中国龙都一样是吉祥物,它们是通过这个传统文化使我们的后一代能够知道我们中国的精神所在,所以,这个非常重要。官仓这个蔡氏麒麟馆,它也是为了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编辑 周宏博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通讯员 李晓光 何英俊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