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 双向发力|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辩证法③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2022-03-09 07:47

三月深圳,春光四溢,木棉花开。

向外,从大鹏湾到珠江口,密布的海陆铁空口岸蜿蜒成弓;向内,纵横交错的公路、铁路网络和密集的航线,将深圳融入大湾区及全国。

一面通达全球,一面精耕国内。这个国际贸易重镇,正全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步履铿锵,渐入佳境。

此消彼长见功力

改革开放,是深圳经济特区的重要使命。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深圳大量进口欧美、日韩等地的电子品牌产品;而今,深圳手机、电脑、无人机、VR等高科技产品大量销往海外,成为全球消费者热购的日用品。2021年,深圳机电产品出口1.54万亿元,增长18.8%,占同期深圳出口总值的80.2%。

一进一出,此消彼长。深圳在市场大潮中搏击的功力,经年累月稳步增长。

经济特区建立初期,“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企业“漫山遍野”。高峰期,深圳拥有加工贸易企业数十万家。

这种贸易方式的核心是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国内劳动力,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一度占据深圳外贸进出口的8成以上。

在开放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如今,深圳已闯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转型升级路径,打造出现代产业体系。外贸出口产品早已从过去的贴牌加工为主,变成现在的以自主品牌为主;外贸出口方式,一般贸易出口占到6成,加工贸易比重不断降低。

很多深圳企业都有过为外资品牌代工的经历。创维集团靠代工遥控器和电视机挣取微薄的加工费起家,后来慢慢积累资金和技术后,加大自主研发力度,以自主品牌建立口碑,产品销往全球各地。

从追赶,到超越,需要的是一股韧劲。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回忆,中集当初与国际巨头一起竞标时,常常遇到各种困难,甚至一度濒临倒闭。但中集顶住了压力,不仅起死回生,而且靠过硬的技术和产品,把24个品类做到世界第一,赢得国际同行和全球市场的尊重。而今,中集把目光投向更具潜力的领域,在海工装备、新能源装备领域乘风破浪。

“内”“外”兼修天地宽

成都春熙路步行街,服装店鳞次栉比。一个个深圳女装品牌,占据着显眼的位置。不远处的电子市场,华为手机、大疆无人机等深圳产品,也是人们驻足采购的热销品。

精耕细作国内市场,深圳一直在行进。上世纪90年代起,市政府每年都要通过行业协会,组织大批企业携最新产品,在武汉、沈阳、西安、乌鲁木齐等各大城市举办深圳商品展销会,连续多年,每年至少一城、一会,极大提升了“深货”的品牌影响力和内销份额。

近几年,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疫情蔓延等新形势,中央提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深圳企业自然不会错过这片生机盎然的丰草地。

新冠疫情袭来,出口一度受阻。生产小家电的新安电器(深圳)有限公司,不少海外老客户终止订单。正值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深圳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很快落地。新安电器立即转变思路,瞄准国内电烤箱市场,在疫情催生的“宅经济”中发掘出新商机,国内订单络绎不绝。

这是一种市场驱动的选择。

上市公司艾比森是一家外向型科技企业,显示屏出口额连续多年稳居行业前列,但新冠疫情给了一个“下马威”,海外订单下滑,库存压力上升。瞄准国内商业会议、远程培训的商机,艾比森迅速调整市场策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和投入,大量发展国内渠道商,内销签单金额快速攀升。

像艾比森一样,很多深圳外向型企业已经实现内销外贸“两条腿走路”,走得更稳更扎实了。

在“内”与“外”的双循环中,深圳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计划,建设世界级地标性商圈和高品质步行街,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引导境外高端消费回流,直播、网店、微店等新兴渠道风生水起。

向内,构建更加安全的产业链供应链。深圳坚持“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协同发力,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进链长制,补链强链延链。深圳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去年实现增加值超过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近4成。

开放进入高层次

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深圳正在更好的向外,对外开放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

前海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这些国家级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平台,生机勃勃。深圳全力推进“双区”建设,积极拥抱全球化。

过去,企业国际化、全球化,更多关注的是产品出口;如今,正从出口产品向“出口工业能力”转变,把产业链布局到全球。

华为、中集、TCL等深圳各行业的头部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和研发的全球化布局。华为目前在海外设立的各类研发中心、创新机构超过20个,并在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地化的生产基地,全球雇员约20万人,其中外籍员工超过3万人。

TCL在墨西哥、波兰、巴西、越南、印尼、印度等国家建有生产基地,并在重要区域设立研发中心。创始人李东生深有感触地说,TCL从一家小厂成为国际化的科技集团,在于适时推进全球化战略,以本土化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提升竞争力。目前,TCL海外的彩电厂、光伏组件厂在当地生产和销售,带动国内装备、部件出口的增长,突破了单一的产品出口“天花板”。

全球化布局的价值在于,可以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有效进行全球化资源配置,更能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国际市场的最前沿,深圳企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截至去年12月底,深圳已在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8169家企业及机构,累计中方协议投资额724.93亿美元,累计实际投资额624.76亿美元。

双循环,两条腿。深圳正衔枚疾进。

(原标题《“内”“外”兼修 双向发力》)

更多系列报道>>

“稳”的定力 “进”的节奏 | 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辩证法①

“高”成“低”就 海阔天空 | 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辩证法②


编辑 编辑-黄小菊(客户端)审读 刘春生审核 编辑-郑蔚珩(客户端),特区报-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德群)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