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为人才工作立法彰显引才爱才诚意

读特评论员 谢仕亮
2017-08-24 07:54
摘要

《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就是涵养人才的“木”、滋润人才的“水”,有利于营造山清水秀的人才生态,吸引八方人才纷至沓来,助推特区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再创辉煌。

深圳的人才优先发展,有了地方性法规“撑腰”!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经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将于11月1日起施行, 彰显了深圳这座城市引才爱才的诚意。

为什么全国各地频出大招延揽人才? 原因在于:“得人才者得天下”。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强人才就是强实力,坐拥人才优势就是增添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深圳的人才工作制度主要是各项人才政策,比较零散,效力层级不高,缺乏一个较为全面、效力层级较高的关于人才工作的地方性法规作为统领。《条例》的出台则弥补了深圳人才工作的这一短板。《条例》从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与流动、人才评价、人才激励、人才服务与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一方面将更好地引领各项人才政策,规范人才工作,为人才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于法有据,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推动和促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条例》掷地有声,在人才引进和流动方面,拿出了不少突破性的办法,比如《条例》规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可到科技型企业兼职取酬,科研人员在我市离岗创业可接续计算工龄,高层次人才及配偶入户“零门槛”等等,这些都是突出市场导向、坚持以用为本的“柔性引才”理念的体现,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人才供求和竞争机制,保障和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引各路贤才在深圳舞台大展其长。

除了让人才自由流动,《条例》亦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上持续加码,明确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侵权预防、预警和应对机制,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美国之所以成为人才大国,离不开两个砝码:一个是完善的人才自由流动市场机制,另一个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美国在200多年的历史中,颁发了近500万项专利。知识产权受到严格保护,撬动了人才创新、创造的激情与活力。知识产权保护得力,营造激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公平竞争环境,使创新创业人才减少后顾之忧,创造力尽情迸发。

此外,《条例》在“放权”和“激励”措施方面具有鲜明的创新特质。比如,在全国率先取消非学历教育办学机构、职业培训机构设立行政许可和人力资源服务行政许可,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理程序,加快促进本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明确每年的11月1日为“深圳人才日”,设立“人才伯乐奖”,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

“鸟栖不择山林,唯木而已;鱼游不择江湖,唯水而已”。《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就是涵养人才的“木”、滋润人才的“水”,有利于营造山清水秀的人才生态,吸引八方人才纷至沓来,助推特区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再创辉煌。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评论员 谢仕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