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读特记者 韩文嘉
2017-08-23 10:07
摘要

同时,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工作,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普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示范宣传不断推向深入。

深圳正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创建,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安全稳定、更加文明和谐、更加宜居舒适、更加崇德向善,变得更加美好。文明创建也需要每个市民的关心、支持和参与。读特23日起推出“创建文明城市 让深圳更美好”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市民说法

“社区有了新变化”

向大姐是坂田街道的退休居民,最近这段时间,她悄悄察觉到了社区的新变化。

“社区里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现在越来越多,不管是公交站台、建筑围挡还是小区里,到处都可以看到核心价值观的这12个词,还有我们社区自己制定的‘文明公约’也体现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向大姐说,不少家长会停留在这些公益广告前,逐个词语教给孩子,无形中也是一种学习和熏陶。

除此之外,在全市开展的“日行一善”主题活动、“七彩年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季”、义工们的志愿服务深入基层,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融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中。

尤其受到向大姐和她的朋友们欢迎的是社区开展的课堂。“以前到了暑假,孩子都是到处跑,现在都去社区参加各种公益的暑假班了,这些暑假班有专门的老师,孩子在里面能学到很多东西,给家长省了不少心。”

此外,社区还有针对成年人的各种课堂,向大姐和她的朋友们参加的是摄影班。“有时候在路上遇到朋友,想约晚上一起出来喝茶,他说不去了,要去上课。”在他们看来,这些课堂既能学到东西,也是在传播共同学习进步的正能量。

向大姐说,越来越感觉到周边的变化,不只是马路变宽、绿化变好了,不只是街道上的小摊贩、小摆卖不见了,也不只是小区里的乱丢垃圾变少了,而且不少人的精神面貌都在悄然变化。以前有些老人整天无所事事,逗逗狗、打打牌、聊聊天,而这两年,她觉得大家变得更加好学、上进、乐观、友善,“大家都变得更好了”。

来深圳的第二年,向大姐就加入了红十字会的义工队,多年经常向周围的人宣传无偿献血、器官捐献等,她还引来了坂田街道的第一辆献血车,带动居民一起去捐血。“来到深圳以后,我觉得应该为社会做点事。”向大姐说,大家从五湖四海来到深圳,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建设这个美好家园。

“深圳已经是四届全国文明城市了,现在正在创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这是我们每个市民都特别骄傲的事情。亲眼看着这座城市越来越好,我觉得住在深圳真是我的福气。”向大姐言语中十分自豪。

深圳做法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融入生活

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深圳十分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

深圳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践行“文明”、“友善”青年文明活动,核心价值观“我的城市我的家”“深圳行”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养成中不断强化。同时,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工作,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广普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示范宣传不断推向深入。

目前,全市已培育和树立了44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级示范点典型,涵盖机关、学校、医院、企业和社区。全市已经建成以及即将建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达12个,龙岗四季花城社区获评全国100个示范点之一。深圳还不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培育,通过培育弘扬良好企业精神,加强对礼仪活动的创新引导,发挥各种文艺形式和文化样式的作用,用文化的力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记者点评

在街头、社区,在报纸、电视上,在公交、地铁站台上,深圳人经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广告相遇。这24个字并非空中楼阁,它生长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生长在这座为梦想而努力拼搏的城市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有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2.3%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其日常行为有影响。的确,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在老百姓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就在于身边的凡人小事——乐当义工、邻里和睦、街道干净整洁、生活踏实而快乐……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上,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脚踏实地的力量——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动员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增强自觉奉行和日常践行的能力,并升华为一种务实、坚定的价值追求,从中获取前行的力量。

编辑 耿超逸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