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科技谋求转型!传统银行加快布局金融科技

读特记者 张程
2017-08-22 19:35
摘要

近日,兴业银行和京东金融联手推出国内首张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借记卡,意味着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间的合作越发密切。

近日,兴业银行和京东金融联手推出国内首张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借记卡,意味着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间的合作越发密切。随着金融科技向传统机构的科技输出能力越发强大,在互联网时代中颇为“受伤”的中小型银行,也有望借道金融科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BATJ与银行加快“联姻”

据了解,与传统意义上的银行借记卡相比,兴业银行与京东金融此次携手推出的这张借记卡主打“余额理财”功能,持卡人活期账户中资金超过1000元以上的部分将自动转入京东“小金库”,可申购关联的货币基金,赚取高于活期存款的收益。

例如,以京东“小金库”七日年化收益率4.0520%计算,某持卡人的活期账户中有101000元,超过1000元的部分将自动转入京东小金库,每天可获得11.1元的收益。如把钱放到普通银行借记卡中,与现行活期存款产生的收益相比,一年的收益差距约在3800元左右。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此认为,双方的合作不仅可以丰富持卡人的服务种类,提高银行与同业的竞争力,未来有望将京东金融的用户转化为兴业银行的新增客户。

“持卡人用卡活跃度的提高将使交易频率增加,银行也能借此获得更多用户的行为数据。”曾刚分析称,另一方面,传统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风控能力也反过来将给予京东金融一定的帮助,进一步提高平台的客户黏性。“传统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各具互补优势,双方合作共赢已经是行业趋势。”

事实上,这只是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深入合作的一个缩影。近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与BATJ加快“结对子”,包括建设银行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农业银行与百度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启动全面合作、中国银行与腾讯携手成立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等,都显示出商业银行正以更加开放的合作心态,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始从“竞争”走向“竞合”。

中小型银行“后继有力”

互联网时代中,哪类机构最“受伤”?答案非中小银行莫属,近年来,中小银行频频出现利润下滑和资本充足率之忧。一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银行(除五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产规模为65万亿元,占银行业近40%;收入1.6万亿元,占比30%;利润5000亿元,占比近30%;个人用户数3.5亿,占比44%。虽然它们的资产规模不小,但其个体差异巨大,在行业竞争中势单力薄。

“原因首先在于中小银行多为区域性银行,经营的业务受区域限制;其次是产品相对而言较少,资产荒背景下更难找到好产品;三是资金成本要比大型银行高得多,找到存款、做好贷款、实现好回报都很难;四是科技能力和风控能力比较缺乏,数据的积累受区域限制难有作为。”平安集团旗下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兼首席运营官黄宇翔如此总结。

记者了解到,金融壹账通打造的金科空间站,专为全国成百上千家正在转型道路上摸索前行的中小银行补给金融科技产品,中小银行客户可在该平台自助选购各项金融科技产品,无缝对接或嵌入到自身经营体系中来,截止7月底,金融壹账通已经为500多家中小银行提供了金融科技解决方案。

根据央行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机构数量达到了3800多家,蕴含着大量的科技升级需求。因此,京东金融金融科技事业部总经理谢锦生认为,互联网机构跟金融机构的合作应该是全方位、立体化的,除大型国有银行外,包括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合社、村镇银行,甚至保险和证券行业,都是金融科技公司输出服务的对象。

据了解,近日该公司与山东城商行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将通过输出大数据、金融云、智能运营等科技能力,助其进行金融创新、加强数据风控能力。“如果说国有大行掌握了中国经济的‘主动脉’,那么中小型银行及农合机构照顾的就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它们站在实体经济的最前沿,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核心力量。”谢锦生认为,中小银行借力金融科技公司,是冲出技术困境、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机遇。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张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