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还原大师、翰墨千秋展览之后,何绍基书法展近日在湖南省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这是五年之内,何绍基个展第三次在湖南展出。与前两次展览侧重还原了何绍基作为一代书法大师的整体成就不同,此次展览以“独有千古”为主题,单独展出了近七十件何绍基的书法作品,汇集了湖南馆藏与私人收藏的早中晚期代表作。
何绍基作为清代最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因其遥接千古的取法和诸体兼融的杰出实践,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本身具有了向千年书法致敬的能量。此外,何绍基对于书法的独特理解和实践影响至今。
何绍基书法作品
何绍基(1799—1873年),湖南道县(道州)人,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进士。他曾先后做过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国史馆提调总纂协修、武英殿纂修等朝廷史馆文职官员。作为一代书法宗师,何绍基书法由帖学入门,继从北碑中获取养分,最终走上一条重碑学而兼之帖学的书法创作之路。他行书中参有篆意,于纵横欹斜中见规矩,恣肆中透秀逸,晚期多作篆书和隶书,上溯秦汉六朝,最终将楷、隶、篆、行融为一体,风范独造。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9日。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