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疫情影响,高考考生面对着与以往完全不同的情况,针对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科主任尹平就如何进行最后的高考压力调节介绍几点应对策略。
一是如实面对。高考一定会有压力,今年的高考压力可能会大一些,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所以应对压力的第一步就是如实地面对,要承认和允许压力的存在。比如说,考生感到紧张焦虑,这只是因为要参加高考这样一个重大的考试,仅此而已,自然而然,只有面对压力,才能做到后面的如何进行调试,这是一个基本点。再一个,还要看到压力有正性的意义,有一定的压力才能让考生更好地准备好,或者调动考生状态来做好准备,所以不要把压力当做一个负面的东西一味地逃离,首先应该是正确面对,甚至是可以利用它。
二是杀“熟”从“易”。高考在即,在这么短的时间,怎么去调节呢?不要把这一点点时间重点放到如何学习一些不懂的东西,因为不懂的东西挺多的,应该多关注自己擅长、熟悉的地方,扫一扫,过一过,你越熟悉的东西你就越懂,越懂你就就会越有信心,越有信心你就会越放松。如果你去处理一些你还不会的、不知道的,就会很容易紧张,就会想到我到时候忘掉怎么办,我不会怎么做呢,你越做这些就会越紧张。“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个时候已经不在于考生要再补充什么了,而是要学会放松,不是补漏,不是抓你不会的,而是放松好自己,让自己的渠道通顺,让自己学到的东西能够更多地倒出来,看熟悉的东西、看会的东西,你就会很有信心。
三是把焦虑“动”掉。需要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个喜欢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经常说减压,其实当你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候你一定是放松的,反而当你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的压力会大。要多做一些活动,可以是各式各样的活动,因人而异,经常看到很多家长会让孩子做一些家长认为很好、很有意义的事情。其实最好让孩子做他自己喜欢的一些事情,比如说运动、听音乐,还有绘画,尤其涂鸦,随便找一张纸,不是为了展览,就是想画,想画什么都行;也可以唱一唱歌,宣泄,甚至可以玩一玩游戏、看看影视,也可以给自己做点好吃的东西,自己下下厨,想吃什么就自己做一做。高考的压力称之为精神压力,是精神紧张,精神长期很紧张就容易引起精神的疲劳。精神紧张疲劳最好的方式是把肢体运动起来,你去动手、动脚,去做事,去运动,肢体的活动多了,甚至你肢体累了,你的大脑就松下来了,而不是整天再去思考问题、再去记忆,这个时候就是要去“动”,把焦虑紧张“动”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因人而异,一定要让这个考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哪怕家长最讨厌的孩子喜欢玩游戏,因为现在年轻人普通就是玩游戏是他们的放松方式,未尝不可,他放松就好。
四是把焦虑“说”走。这个“说”走就是聊聊天,聊天很重要,焦虑是客观存在的,并不需要跟它作对,但是可以把自己那种焦虑的感受、难受程度、烦恼说出来,一般跟自己的朋友说,也可以和自己的亲戚说。这种说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一个表达和宣泄,因为情感需要表达,就像乌云一样,有乌云的时候下点雨,下了雨之后光才会透下来。你的烦恼、紧张可以通过一定的聊天、一定的表达来进行放松,可能就会慢慢“泄”掉。聊什么呢,可以聊自己的烦恼、紧张、不安,另外可以聊一些考生对于未来的向往,想想大学,想想你将来考上大学之后你的专业,你对专业有什么期待,都可以想,因为这些是非常有正性意义的。你想像自己考上按你的条件适合的心仪的大学,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在校园里散步,在图书馆学习看书,在运动场上跟同学玩,这都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正面引导。另外,也可以讲一讲风花雪月,因为青少年在青春期就是有荷尔蒙的躁动,如果想象爱情,想想你的意中人,其实往往会有很强的动力,为了考出好成绩,才可能可以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向往未来,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动力。总之,可以讲一些你想讲的事情。当然聊天的对象可以找那种能让你放松的,千万不要找那种纠正你的观点、教育你的人,而要找一个会聆听的人、跟你有共鸣的人,所以同学、朋友可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五是“喜旧厌新”。不是“喜新厌旧”,这个时候不宜换新的地方住。一般来讲,如果你住在哪你就习惯住在哪。当然,如果有的家确实离考场很远,不方便,在考场周边住一个酒店也不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下不要刻意给孩子换一个很高级的五星级酒店,就是让他在平常习惯,让他觉得舒适的地方住。而且生活习惯也不要轻易地改变,也就是一个人在他熟悉的环境下、在他习惯的方式中生活他是很容易适应、很容易放松。如果你由一个条件很差的地方,在高考期间给他换一个很高级的五星级酒店,他根本就不习惯,他反而有个适应困难,这个适应困难会产生一个新的不安,所以原则上不要改变太多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
六是父母“自在”。虽然是孩子考试,可能很多家长父母,甚至爷爷奶奶,比孩子更紧张、更着急。父母的作用或者家长的作用很大,你帮孩子减压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和家长自己把自己的压力减下来、放松下来。而你的状态是最有用的,不要总是去安慰孩子,甚至总是说“孩子,不要紧张,考好坏都没有问题”。或者总是跟他讲“你喝点糖水,吃点香蕉”,或者问“你还有什么困难,我帮帮你”。原则上,这种刻意的关注、安慰、帮助其实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反而就是你们该干嘛就干嘛,比如你平常喜欢看电视,你就去看看电视,没有问题。有些家长是平时天天看电视,这两天电视关掉了,孩子反而不习惯,怎么家里没电视声了,反而他会有一种适应困难,所以原则上照旧。但是这里面父母亲的放松,不只是在语言上,而是要在自己的行为上保持一种平静自然的状态,其实这对孩子是最好的帮助。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对孩子信任,包括信心。不管孩子考的结果如何,要记住他(她)都是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能做的其实就是陪伴和接受。核心就是要相信孩子、相信未来。而这个相信主要还不只是相信他会考出好成绩、上个好大学,甚至更远一点,要相信我们孩子的人生将来一定有他自己的意义、自己的辉煌和自己的生活。这一点越相信,才能越放松,越放松才能越接纳,而父母这种平静信任才能给孩子特别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编辑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