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清华人物访谈 | 朱力为:“海岸”潮涌,清华人的商海航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2022-01-20 17:32

人物简介:朱力为,深圳市海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81年起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作。1987年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赴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留学、做研究。1998年到深圳创业。1999年参与创建海岸地产公司,主持了海岸从住宅、写字楼、购物中心到城市综合体等一系列产品的策划营销工作。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在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被誉为“深圳市房地产界的学术型代表”。

清华育人,厚积薄发

忆及清华生活,让朱力为记忆犹新的是当面聆听兼任清华经管学院院长的朱镕基给同学们的讲话。老院长鼓励年轻人"为人”要先于“为学”,要以老一辈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为榜样,努力学习,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搞好。“每一个同学把自己的企业搞好了,中国就有希望了。”朱力为一直把老院长的这些话铭记在心。

朱力为回忆,“在清华的学业辛苦但收获丰厚。导师李子奈教授和众多老师为人师表、做学问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学生要求严格,热心关爱”,“在清华的学习带给我们多方面的收获。离开学校的最初几年可能多用到的是专业知识。但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清华学子做人做事的风格和学习方法在我的人生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一入清华园,一世清华人。通过在清华园的熏陶和离校后30多年的学习工作,清华的真谛、清华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朱力为的为人之道和做事风格,成为他在成功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锥处囊中势必脱颖而出。1990年,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朱力为就得到了去英国伦敦政经学院深造的机会。当时他参加了国家计划委员会与世界银行访华团的一次会议,作为中方最年轻的参会人员,他有十分钟发言时间,介绍他清华硕士论文中的部分内容。会后,时任国际经济学会主席、世界银行顾问的A.B.阿特金森教授主动与朱力为交谈,对他的出色工作和流利英语表示欣赏,当场提出了安排全额资助,邀请他赴英国做研究。

当时很多人都说朱力为运气太好了。但朱力为认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人都不能期望在学术道路上有侥幸的成功。1988年,作为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属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的青年业务骨干,朱力为第一次走出国门,只身一人远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参加一个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国际研讨会,由此开始打开了他在国际学术领域的视野。在入读清华前,他参与的一个研究项目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L.R.克莱因和计量经济学大师J.约翰斯顿的专著等二百多万字英文专业资料的翻译。朱力为的硕士论文是我国“七五”科技攻关计划的一部分工作,其项目成果获得了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数年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和工作锻炼,特别是在清华的研究生学习,帮助他赢得了这次宝贵的出国深造机会。

朱力为一直珍藏着这枚“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奖章

留洋归国,艰苦创业

在英国学习和做研究的时光如白驹过隙。1998年,久居国外的朱力为逐渐做着回国的准备。面对多种选择,朱力为毅然决定回国投身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国经过了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自己也想改变一下轨迹,尝试一下新的挑战!”经过几次回国考察,朱力为把回国创业的地点选在了深圳。“这里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市场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在国际交流界面上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虽然受1997年亚洲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当时整个亚洲的经济百业颓败。但朱力为从其专业经济学者的视角做出判断,危机中有机会,中国经济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强劲,长期向好。

经过一年时间的摸索,1999年,朱力为和两位志同道合的拍档创建了海岸地产。一个学者为何要离开熟悉的书斋和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甘冒风险,参与做民营企业?

朱力为说,自己并没有离开对中国经济的学习,只不过换了一个平台。以往曾经是国家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是留英学者,此后是民营企业管理者,都需要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准确理解,要选择好发展的方向,把握好前进的节奏。基于对中国经济的多年研究,朱力为认定房地产业在中国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阶段,但如何做好一个房地产项目,则是他的一个知识空白。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挑战,朱力为说“在清华的学习和在国外的留学,收获最大的就是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对不会的东西就要学会,会做的事情要想如何做得更好。”朱力为第一次去新加坡就是去考察当地的花园住宅小区。下了飞机,他对的士司机说:“我们不是来旅游的,哪有新盖的住宅小区,我们就去哪儿!”

2000年,海岸地产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宝安西海岸花园开工。创业之初,由于经费紧张,公司只租了两间民房当指挥部,很多事情都要股东们亲力亲为。朱力为还亲自参加了小区中央花园和主体雕塑的设计和施工等许多工作。天天在工地上风里来雨里去,浑身是泥土汗水,做不完的事情,求人经常碰钉子,偶尔还会受到地痞流氓的骚扰……工作环境的巨大变化和压力不但没有压倒朱力为,反而更坚定了他战胜困难,继续创业的勇气。经过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西海岸花园完成了一年内开工、销售和交付的全过程,海岸地产首战告捷。

朱力为在“海岸大讲堂”第一期开讲“海岸集团的发展历程”

倾注心血 海岸建城

从2002年起,在成功完成了多个住宅小区和小规模的办公楼商业项目后,海岸地产开始在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区筹建海岸城综合体。当时的南山中心区还是一片填海而成的荒草地,但朱力为和海岸地产的领导者看到了滨海大道的开通,深圳湾跨海大桥的筹建,将极大地提升南山的区域地位,南山正处于一个经济腾飞的起点。看好了,想通了,就坚决地干。海岸地产在一场场投标大战中奇迹般地战胜了包括红塔集团在内的众多竞争对手,成功拍到了海岸城的土地。

拥有战略级的前瞻视角,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是海岸城项目成功的第一步。拍到土地后,面对政府和社会各方对民营企业能力的质疑,海岸地产的领导者下定决心,一定要争一口气,把海岸城建设好。朱力为说道:“办实业就是办实事。办民营企业就像是走钢丝,一步没走好就会掉下来,就可能失败。建设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综合体,要考虑到几十年的商业经营,其建筑、结构、机电、智能化、等等,比建设民用住宅复杂得多。当时业界的说法是,建住宅是小学水平,建写字楼是中学水平,建购物中心是大学水平,建城市综合体是研究生水平。”面对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空白,朱力为重入课堂,去泰国参加国际购物中心协会开办的培训课程。他和同事们到处拜师求教,去欧、美、亚洲的几十个大型购物中心考察,边学习,边思考,边构思决策方案。

朱力为坦言,在刚拿到海岸城地块时,公司最初曾想过采取当时流行的卖商铺的商业模式,快速回笼资金。但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和思考后,海岸地产领导层认识到,这种做法不能保证购物中心的长期发展,不符合深圳城市发展建设的定位,对不起政府和市民的希望和信任。于是,海岸地产果断改变开发计划,停下了已经启动的购物中心建设,转而启动建设两栋写字楼,用销售写字楼和裙楼商铺的资金来确保海岸城购物中心的完整产权。事实证明,这一正确决策奠定了海岸城购物中心能够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基础。

在建设海岸城购物中心的过程中,海岸地产遇到和克服了诸多困难。当时,一家参与设计的外国公司提交的多个概念方案都没有令海岸地产满意。在一次设计讨论会上,外方负责人竟在会议桌边用英语窃窃私语,表达对海岸地产的不满和对设计工作的敷衍。他们没有想到,桌子对面的朱力为听懂了他们的悄悄话。会后,朱力为对这家设计公司的能力和态度提出了否定性的意见。最终海岸地产另选了一家更有商业设计经验的顶级国际设计公司,保证了海岸城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当时,朱力为经常亲自参加商务谈判,还经常直接用英语与外方的负责人进行沟通,提高了谈判的效率。在对收款机进行招标时,朱力为要求考查投标企业的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却被一家日本公司拒绝。他当即表明:“不准看就取消投标资格。”最终,日方同意安排考察工厂。在确定了中标单位后,朱力为提出的设备改进方案也得到了中标的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采纳。中标企业对一家国内民营企业能够挑出他们设备的毛病,并提出修改意见,表示非常感谢,还持续邀请朱力为对他们日后的一些研发工作给出意见。朱力为说,“做实业、做管理,就要像做研究工作一样,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想到别人想不出解决方案;要像做艺术工作一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断提高专业水平。”

南山海岸城

经过海岸全体员工和众多配合单位长达5年的共同努力,海岸城购物中心在2007年12月16日开业。海岸城的“双首层”临街面与深圳湾大街和海德广场完美衔接,实现了内外客流动线的完整性,为市民提供了流畅舒适的休闲商业体验。海岸城在市政道路的上空用建筑连接,下面用停车场连接,让东西两个地块的商业建筑构成整体。在购物中心和写字楼的地下停车场也实现了连通,以层次丰富的立体结构,实现了高效率的人车分流,提高了客户的体验感。海岸城的开业开创了南山区现代化大型商业项目的先河,成为了深圳城市中心从东向西扩展的一座里程碑。如今,这里已是近百万人口的休闲主场,更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城市化繁荣发展。海岸城成为了海岸集团拥有的著名商业品牌,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目前,海岸集团的无锡海岸城综合体也已经顺利营运六年,宝安沙井万丰、龙华、福田的海岸城综合体也正在建设和筹备中。

朱力为带罗杰斯参观海岸集团,介绍企业与文化

朱力为和罗杰斯在论坛上展开对话

经过在海岸集团22年的创业锻炼,朱力为成为了一位具有深厚经济学术背景的民营企业家。2015年,在海岸集团组织的一次投资学术论坛活动中,世界著名投资大师J.罗杰斯受邀担任主讲嘉宾。朱力为负责接待罗杰斯并登台和罗杰斯一起与论坛听众交流讨论。朱力为对经济学术问题的深刻理解、流利的英语和优雅的绅士气质让罗杰斯感到非常欣喜,他坦言为遇到这位有如此高水平的中国民营企业家而高兴,并赠送一枚美元金币给朱力为留念,祝福朱力为和海岸集团在日后有更好的发展。

强身报国,文理兼优

从进入清华大学起,朱力为就把“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的口号牢记于心。在学校时,他曾与年轻本科校友一起踢足球,经常光着膀子与同学进行乒乓球大战。回到深圳创业后,他不打麻将,不打扑克牌,却坚持参加乒乓球和游泳运动。他在泰山、华山登山,在新疆天山、内蒙古草原纵马,在马尔代夫、澳洲大堡礁潜水。他主持建设了海岸城购物中心的真冰滑冰场,还披挂上阵参加紧张激烈、充分体现男子汉阳刚之气的冰球运动,其身披冰球战袍的照片还登上了深圳商报的体育版。

参加2011年迎接深圳大运会“中国高校深圳校友火炬巡游”活动

朱力为长期负责海岸集团的品牌建设工作。海岸集团从2003年10月开始发行《海岸》内刊杂志,到2021年已刊发了52期。《海岸》内刊见证和记录了海岸集团22年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企业文化,展示了朱力为和他的同事们为深圳的城市建设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令人瞩目的成果。朱力为说:“民营企业做企业内刊的不多,能够坚持17年,出版50多期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我们就是要以此来给客户传递一个信号,我们在乎自己的羽毛,在乎自己的品牌,会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城市发展负责。”

在52期《海岸》里,有朱力为撰写的44篇稿件,其中有工作经验的小结,外出学习考察的心得体会,游历国内外名山大川、文化名胜的游记,还有几首小诗和在国内外多地拍摄的精美摄影作品。在朱力为的办公室里,摆放着有棋圣聂卫平亲笔签名的围棋盘,有美国雕塑大师R.麦当劳的铜雕作品《舞蹈演员》,他拍摄的野生鸟类摄影作品挂了一面墙,颇具专业水准。这些似乎也在叙述着这位在市场经济舞台上长袖善舞的儒雅清华学子,还有着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潇洒人生。

远赴南极的朱力为

朱力为在南极拍摄的作品《吻》

朱力为远赴肯尼亚的摄影作品《雄狮》

爱心无界,回哺社会

当企业的经营稍有起色,朱力为就开始逐步参与到社会公益和慈善活动中。他曾联合清华同班同学为经管学院设立“研究生新星奖学金”,多次赴粵北山区、贵州、四川、广西等老少边区参加扶贫活动,组织海岸集团和客户们捐款,为贫困地区修路、修建学校、图书馆,捐赠救护车、电脑、图书和体育设施,多次为地震灾区、水患灾区捐款。鲜有人知的是,朱力为还资助了两位贫困家庭孩子上大学的全部费用,至今有一位已经毕业参加工作,另一位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凭着一份热情和社会责任心,朱力为和海岸集团常年资助深圳的文化体育事业。从“海岸之声”交响音乐会、十几年不断的摄影展到深圳湾艺穗节,从世界F1摩托艇深圳站大赛、到深港澳冰球联赛,朱力为和海岸集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民营企业家正沿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社会经济与文化和谐发展的道路上努力前行。

海岸集团为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捐款500万元

在担任深圳清华校友会副会长的十余年时间里,朱力为持续不断地资助校友会的活动。在担任校友会高尔夫球协会会长的8年里,他出钱出力,组织校友企业家们的联谊赛事,推动企业家们强身健体,加强联谊和业务交流。近年来,朱力为又主动资助校友会青年工作部组织的青年校友联谊交友活动。朱力为笑称,“这些年轻校友都是国家的精英,年长的校友除了有责任帮助他们在工作上有所作为,还要帮助他们建立起幸福甜蜜的家庭,把优秀的清华基因传承下去。”

朱力为受邀为深圳清华研究生院金融硕士班开讲“房地产金融投资实务”

在采访的最后,朱力为和记者站在位于海岸城写字楼顶层的办公室,透过宽大明亮的落地窗,抬头可远眺广阔美丽的深圳湾风景,俯首则能将海岸城购物中心和海岸风情街的缤纷瑰丽尽收眼底。

似乎是一个总结。朱力为说:深圳富有不可估量的活力,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领军城市,是中国走向世界经济的火车头。深圳的民营企业形成了深圳经济的主体力量,更具有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回头看看我们走过的路、建成的项目,都在良好地运行,很令人欣慰!我从原来的一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位学者,再到一位民营企业家,虽然与清华“两弹一星”元勋和众多优秀校友相比,自己取得的成绩很微小,但我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作为清华人,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多做一点有益的事。从1999年海岸集团创业起步,我们已经拥有了精彩的开端,正在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建设中的宝安沙井万丰海岸城

虽然没有直言,但是朱力为心中,海岸的每一步发展,都不只是为了眼前的利益,他所要谋求的是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舞,是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海岸线的宽广和深厚。

编辑 梁晶晶 审核 盛佳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