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清华人物访谈 |于洪宇:通往“中国芯”的造梦者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2022-03-12 14:32

“真正能把自己做科研的东西转变到实际的社会应用中,这是我这么多年一直以来的想法和初衷。”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于洪宇教授说。于洪宇二十多年前毕业于清华大学,在清华接受的学术训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回忆清华岁月,于洪宇发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感慨。

五年本科生涯打下了深刻“清华烙印”

1994年,于洪宇迈入了清华园的大门,在材料科学工程系度过了五年的本科生涯,此后赴海外留学。

于洪宇回忆,从工程专业来看,当时清华大学的教育模式中,导师与企业界、工业界的联系是很多的。虽然资源没有现在这么多,但那种思维方式给了他很大的启示。

“在那时,我就希望可以做一些东西,虽然谈不上去影响人类社会,但是,最起码可以对社会产生直接价值,这是非常吸引我的。”在他看来,工程学科是一种能够直接转变成经济价值、有市场需求的实用性学科。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转变成技术,再直接造福现实社会,这种理念也正是来自清华。“清华这种做事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对我们后来的成长都有着很深的影响。”于洪宇说。

在清华时,他印象最深的是被称为“东操”“西操”的操场。“当时,因为每天早上都被要求去跑操,校园广播里还会播放清华体育精神的口号‘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那种气氛给我的印象很深。而且清华体育锻炼的强度非常大,也为身体打下了很好的底子。”

关于学术训练,于洪宇并没有觉得科研有特别苦和累的时候,他是规划性比较强的学者,每天的工作也都在计划当中,按部就班地开展。

“清华人给人的感觉就是有一种‘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特点。大多数清华人自己不爱出名,很多事情并不是为了自己出名或者非要去挑头,但这个事情本身有意义的话,我们愿意去实实在在地推动。”于洪宇表示。

成为南科大第一个签约正教授

1999年毕业时,材料科学工程那一届本科生中大概三分之一选择出国深造,三分之一在国内读研,三分之一就业。“这个结构与现在的南科大有点像。”

2011年到南科大之后,于洪宇还发现这里许多与清华类似的地方。“我们能感受到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当然,现在的大学资源比以前要广得多。”

此前,于洪宇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随后,在比利时鲁汶IMEC(全球著名微纳电子研发中心)任资深研究员及项目负责人,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教。2011年10月,于洪宇加入刚成立不久的南方科技大学,在此前,他在国外待了十二年,工作单位都是发展非常成熟的微电子研究机构,国际认可度高,但南科大和深圳的广阔发展空间仍然吸引了他。

“当时南科大的口号是快速建成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愿景。”于洪宇回忆,正是这一蓝图打动了他。他成为了南科大签约的第一个正教授。

当时,南科大还在启动校区,他加入的是微纳材料与器件系,后来建立了电子系。当时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体系、师资队伍,都是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他和同事们一步步设立课程大纲、建立自己的实验室、招聘老师,打下电子专业的基础。

对于洪宇来说,选择深圳和南科大,还有另一项重要的事业——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建设。当时,教育部想在深圳布局一个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因为深圳本身就是微电子产业一个重要的市场,以华强北为代表,这里是集成电路重要的集散中心和销售中心。于是,从事微电子研究已经二十多年的于洪宇再次“创业”,筹建深港微电子学院。

根据《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和《关于支持有关高校试办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通知》,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规划以及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相关精神,南科大创建了深港微电子学院,于2019年1月获批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创建的速度非常快,大概三四个月就获教育部批复,拿到了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牌子,虽然还带着‘筹’字,但是已经与老牌的国内高校的相关微电子学院是同一梯队了。”于洪宇说。

在全国的28所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深港微电子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依托的南科大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在于洪宇看来,与这些老牌大学竞争,学院的特色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与港澳地区的高校交流非常方便,从名称也可以看出,学院旨在聚集香港澳门的高端智力资源,目前,学院已经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达成合作意愿,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本科生交换、修课型硕士生联培、博士生联培等方面合作制定了计划。

其次,深圳在这个领域有非常多的相关企业,学院可以进行许多产学研结合上的探索。学院为加强与企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引导就业、吸引人才”工作,已与行业知名集成电路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13个;与华大九天,国微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建立12个校企研究生联培基地,并与康佳集团、国民技术、江波龙等企业共建16个学生实训基地;学院已聘任新思科技(Synopsys)、安谋科技(ARM)等产业界知名企业家10位担任学院产业教授,聘任8位知名企业技术专家担任业界导师,有效实现产业需求与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精准对接。

刚成立不久,学院的学生已经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2020届和2021届毕业研究生就业率100%。首届17级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和升学率均为100%,绝大部分毕业生升学去向选择了麻省理工学院(MIT)、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为半导体产业卷起澎湃“芯”潮

“当今,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后摩尔时代半导体技术加速变革创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迎来了新机遇。”在2019年南科大“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特色思政课上,于洪宇用“中国芯世界梦”为题,为同学们讲述了“中国芯”的研发故事。

自从归国以来,“中国芯”的研发,就成为了于洪宇最关注的事。

“深港微电子学院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在集成电路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从而支撑国家级平台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和可持续性发展,支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在那场讲座上,他如是说。如今,学院建有一流的科研平台,微纳工艺研发平台和IC设计与测试平台,聚焦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制造与工艺、微纳系统与集成四大研究方向展开科学研究,在科研领域已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资质,包括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全国28家,华南地区仅有3家),广东省GaN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三维集成工程研究中心和深圳市第三代半导体器件重点实验室。

于洪宇带领课题组早期重点研发GaN功率器件,近两年着手开发GaN射频器件,不同于主流SiC上GaN器件,特色是Si基GaN器件,这在国内外都是发展较慢却有利于未来大规模市场化的结构。在单步工艺,如欧姆接触、器件表面钝化与栅极工艺都有相关成果已经发表,有些工艺甚至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团队在AlGaN/GaN HEMT器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也为行业所关注,相关成果在国际微电子器件权威期刊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及IOP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上发表,其研究与优化所催生的创新工艺有望实现常关型射频器件,实现产业化突破。

深港微电子学院挂牌了“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制造业创新中心”,又率先获批“未来通信集成电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如今,这里已经成为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湾区高地。

立足区域,于洪宇认为:“发展集成电路,深圳要立足特色和优势产业,做好通信、物联网、人工职能、光电、医疗设备等产业存量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升级;要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做好相关产业链的区域完善和强化,制定优惠政策支持产业链合作和芯片应用,并联合服务于内地;此外,要高标准建设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占领布局先机;建立一条完全自主的国产设备和材料以及工艺技术的生产线,担当起国产设备和材料的验证和通线任务,对深圳和国家而言都意义重大。”虽然任重道远,但于洪宇信心满满:“我相信,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好的发展时机。”

编辑 梁晶晶  审核 盛佳婉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