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媒体大佬都来深圳了!他们要办什么事?
读特记者 韩文嘉 李亚男 易东 甘霖
2017-08-18 08:26

8月18日-19日,“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将在深圳举行。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记协等相关部委和机构领导,多个省市自治区主管宣传工作的领导,新闻传播领域专家学者,中央与地方媒体负责人等将齐聚一堂,集聚行业智慧和经验,共话媒体融合发展道路上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由人民日报社联合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承办,深圳报业集团协办。论坛将通过致辞、主旨演讲、成果发布等形式,解读中央有关政策精神,分享从相“加”迈向相“融”的媒体融合经验与成果。

据了解,论坛期间将举行媒体融合成果展,并将发布《融合平台——中国媒体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6-2017)》。主论坛上,多名与会嘉宾将围绕公共平台如何融,中央厨房如何建,核心人才如何留,移动优先如何办等主题进行探讨。

农民日报社总编辑胡乐鸣:

媒体融合发展留住优秀人才是关键

农民日报社总编辑胡乐鸣作为论坛重要嘉宾出席活动,17日接受了读特记者专访。他特别从传统媒体如何留住优秀人才的角度分享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真知灼见。

《农民日报》是三农领域的中央党报,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环境不断形成,同时面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和“三农”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农民日报》不断拓展办报视野,并积极向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提高新闻宣传的时效性、针对性和权威性,内容有特点,形式有创新,报纸有特色,《农民日报》正在成为干部群众领会“三农”政策的重要渠道、社会各界了解“三农”的重要窗口、广大农民获取“三农”信息的重要平台。

融媒体发展已经是大趋势,传统媒体如果不转型,就将面临边缘化的命运。在胡乐鸣看来,人才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人才战略应该做出相应调整,这也是媒体融合发展一个重要环节。“农民日报社需要的核心优秀人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胡乐鸣说道:第一,要热爱三农,具备三农情怀,愿意为农民服务,愿意深入群众、深入农村,为农民的利益鼓与呼;第二,要具备专业的三农知识和新闻素养,既懂农业,又懂新闻,会写会拍会编,是一个全方位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农民日报社在培养和留住优秀人才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胡乐鸣介绍说,在人才培养上,报社进行专家型记者队伍建设,通过新老结合、传帮带等方式,分领域打造专业的三农采编人才队伍,实行梯队建设,在全国两会等重大报道上,这些人才也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另外,从干部提拔、生活关心等方面,报社也积极地为优秀人才创造良好的机会和环境,帮助他们尽快成长。

其中,在专家型记者培养计划方面,胡乐鸣毫不保留地分享了具体做法:首先分散自学与研讨交流相结合,在个人分散自学,细读、精读相关书籍的基础上,团队内部每月组织一次研讨活动,结合采访调研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其次,学习钻研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团队成员尽可能多地参加理论研讨会、专题研修班,多访问结交相关专家。最后,每年汇报演讲一次。利用“职工大讲堂”平台,由团队向报社编辑记者汇报演讲研究成果。

胡乐鸣表示,农民日报社作为传统媒体,吸引或者留住优秀人才还面临很多难题。第一,受编制限制,不可能招收大量优秀人才;受工资总额限制,也很难给人才很高的待遇。第二,如果要从市场化渠道或途径来解决的话也非常困难。融媒体发展投入大、盈利难,要依靠市场化收入利润来给优秀人才更高待遇,一段时间可能没什么问题,但长此以往很难持续。

“此次我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前来参加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我要把全国各地兄弟媒体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带回去。”胡乐鸣说, 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为全国各大媒体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大家可以探讨交流,交融思想,凝聚发展共识,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润:

构建三大平台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17日晚,刚刚抵深参加“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的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杨润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谈起了这些年媒体融合发展的蓬勃之势,介绍了云南日报报业集团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并对即将召开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寄予厚望。“希望在这次会上多学到兄弟媒体融合发展的宝贵经验。”

杨润介绍,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中央厨房”于2016年底建成并投入运行,是云南省首家投入使用的媒体融合综合性平台。该“中央厨房”构建了三个平台:集团全媒体指挥中心平台,全媒体采编平台和大数据平台。集团以“中央厨房”建设为抓手推动深度融合、转型升级。 目前,该报业集团实现了三个重构。即融媒体生产流程的重构:从时序看,确定“先端后网再报”发布时序;从体系看,报与网进一步融通,打通都市内容板块与党报板块、党网板块的联接;从统筹看,按照融媒体的生产要求,规划早、中、晚三个大时段的指挥、策划值班体系与制度;实现融媒体生产线与产品的重构:对集团现有融媒体产品进行梳理与评估,从全局高度进行统筹,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布局与调整;实现融媒体评价体系的重构:分阶段修订现有的绩效评价标准,引入融媒体立体化的评价因素,紧随集团融合进程,实现了评价体系的重构。上述重构加快了该集团面向数字产品的全员整体转型。

在“中央厨房”的运用与实践方面,该集团的实践是:智能化管理“中央厨房”,做实“中央厨房”,用活“中央厨房”。

杨润介绍说,该集团的中央厨房平台系统打造了PC、手机、大屏、电视屏的多屏联动机制,采用分布式多媒体控制系统,用IPAD集成管理中央厨房,实现智能化控制;云报客户端、云南网、春城晚报新媒体、云桥网、云南扶贫热线等报、网、端和两微人员入驻中央厨房,实现常态化运行;通过中央厨房平台,构建集“发现、策划指挥、采编发大数据”为一体的媒体融合传播力体系。

自去年底以来,该集团积极围绕“中央厨房”生产体系,构建集团全媒体采编平台、移动采编平台、中央稿库、中央数据库、新闻视频制作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发挥技术的驱动作用,以平台建设、新的生产方式构建倒逼生产流程再造。该集团在10多次全媒体采访活动中,集合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网、云报客户端、两微等集团媒体资源,在融合平台上生产了一批现象级产品,为集团深度融合探索出一套可靠的运行机制。

杨润表示,在深圳召开的融媒体发展论坛规格高、规模大、媒体势力强,必将进一步促进媒体深度融合。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鲍洪俊:

真融全融深融 加快“中央厨房”建设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中央厨房”作为传媒领域时下最热的关键词,成为媒体融合的“标配”与“龙头工程”,各大媒体纷纷发力建设。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近年来一直走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前列,浙报集团的“中央厨房”如何整合资源“中央厨房”如何整合资源,挑动读者受众的“味蕾”?在赴深圳参加2017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之前,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鲍洪俊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据了解,浙报集团的“中央厨房”是今年开始正式运行的,从开张伊始,就坚持一个标准,必须保证“中央厨房”常态化运行,365天一个厨房“生火做饭”。

鲍洪俊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浙报集团首先解决的是“人坐在一起”的问题,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三端”融合重构一个中心八个部。一个中心是指全媒体编辑中心,包括纸媒的夜班编辑部以及把网站和APP融合在一起的数字编辑部,8个全媒体新闻部负责报网端微视多端新闻产品的采集、编辑、分发。

在鲍洪俊看来,“中央厨房”是拥有开放思维的生态体系,通过它生产的内容可以连接各种端口,打造“内容+一切端口”模式。

“连接一切如何做到?那就是靠数据在线!”鲍洪俊说,为了让数据在线,浙报集团用了两年多时间陆续投入1.6亿元,率先研发建成融媒体智能化传播服务平台“媒立方”,从真正意义上建立起融合纸媒、网站、APP、两微等多种媒体形态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平台,进而促进团队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

在部门整合、数据在线的基础之上,浙报集团还坚持打造自主新媒体技术团队,围绕“中央厨房”平台建设和常态运行重构以移动互联网传播为主体的内容生产流程。

深度融合,随之而来的是影响力提升。“原创产能大幅提升、移动优先成全员共识、全媒体佳作不断涌现、新闻视频化实现突破。”鲍洪俊列出了一连串有关浙报集团影响力提升的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报集团三端原创稿件总数日均约160篇,比去年增长约1倍。浙江新闻客户端活跃用户数高居省级同类新闻客户端首位。截至目前,“浙视频”共生产原创视频1868条,全网总播放量超过5亿次。

鲍洪俊说,“中央厨房”要能真正牵动起集团的融合战略,做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就必须要真融、全融和深融。

据透露,目前浙报集团正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发“浙江媒体云”,将来其他中小媒体也可以在这个媒体行业云下进行各自“中央厨房”的建设开发,实现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全面融合,“这就是我们设想中更深层次的融合。”鲍洪俊说。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韩文嘉 李亚男 易东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