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的等候,城市生活街角的便利

小顾
2017-08-16 15:48
摘要

物变情不移,人在皆可为

士多,这个颇具特色的称呼从香港传入南粤珠三角等地区,也是便利店的始祖。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人们习惯以英文「store」称呼,慢慢地,「士多」变成了「store」的音译叫法。便利店不盛行的时期,士多店与童年总是形影不离,士多曾经就像一个中心,里面会有一群嬉闹的小孩子,也会有老人围聚打牌的喧闹声,别有一番韵味。小时候,总会拿着几个零钱去家楼下附近的一两间这样的店铺去买自己喜爱的零食与汽水,有些士多还会有游戏机,那是很多放学后小霸王的聚脚地。如今的士多逐渐被便利店以及连锁店所代替,它总会有日随着时代的洪流逝去,因为一般这样的商铺都是夫妻经营,或者是祖辈的传替,如今他们的后代也不太愿意接手。


芬达橙汁、维他奶、绿宝......士多的玻璃樽装汽水最齐全,里面的陈设也是令人怀念旧玩物,即使绿宝橙汁的味道与普通的汽水并无特别强烈的差异,但是它特别的价值之处,就是令人回忆起小时候买来的一份愉悦。士多,这个词,最后留下来的不仅仅是商铺,反而是一个个具有年代性的回忆。



改革开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近些年我国的便利店逐渐分化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以7-11、全家等外资便利店为代表的高端便利店,另一种则是以美宜佳、十足便利等本土便利店为代表的大众便利店。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与便利店等模式的引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全球最有名的便利店7-11的创始人在《零售的逻辑》中写,看到银行取钱排队的人多,为了能够方便社区的居民取钱,把ATM摆进了7-11店里面,而为了这个ATM,他们专门申请了商业银行牌照。最后没有想到的收益是,来这里取钱的人,除了支付取钱的手续费以外,绝大部分都会顺手在店里买点什么,有了取款机,整店的销售额提升了。书里面还讲了很多例子,最核心的出发点就是:“我还能为社区居民做点什么,让他们在需要某项服务的时候会想到来7-11。


7-11为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零售便利店,创立于1927年在美国德克萨州达斯市,兴盛于日本和港台地区,并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大陆。


另一方面,2017年无人便利店无需置疑的热度大增,因为它的模式更加的互联网化,与传统便利店不同的是无人便利店没有收银台,并且店内饮料、零食、日用品等各个商品旁还多了一个二维码。消费者买东西只需打开微信公众号上的“扫码自购”,对着商品价签上的二维码或商品本身的条形码扫一扫,商品就被加入到购物车中,在线支付就能完成购物。在消费转型升级的当下,线上线下两种业态的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往日的士多,如今就像个昏睡的老人在叹息之间日渐老去。现代的便利店慢慢地在扩展,也成为一种新的创业方面,不断地推新出陈。无人便利店无疑也是对诚信的挑战,也是对人心的考验。


(作者:小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